“我一个月工资才6000块,他却用我们的存款打赏主播,半个月花了20万!”张女士提起这事儿,气得直拍桌子。
她的丈夫李先生,平时看着老实本分,却在直播平台上成了“大哥”,动辄几千几万地打赏,结果不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把这段婚姻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明确指出: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用夫妻共同财产在网络直播平台打赏,如果金额明显超出了家庭日常消费水平,可以认定为“挥霍”。
这意味着,挥霍行为不仅是不负责任,更可能在法律上被追究。
打赏主播:一时“豪气”,一地鸡毛
直播打赏,这几年可谓风头无两。
有人图主播一句“谢谢老板”,有人为了一句“榜一大哥”,甚至不惜掏空家底。
然而,这种看似“豪气”的行为,背后却往往是一地鸡毛。
“他打赏的那些主播,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张女士无奈地说。李先生的辩解也显得苍白:“就是图个开心,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再说了,我挣钱也有份,花点怎么了?”
这并非个例。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50万起离婚纠纷案件,其中财产分割成为核心矛盾。而在这些案件中,因网络打赏引发的争议正逐年攀升。
许多人在直播平台上打赏时,往往沉浸于虚拟世界的“存在感”,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伴侣的感受。
夫妻共同财产本应是家庭的“安全网”,但当一方将其当作满足虚荣的工具、当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提款机”时,另一方的信任和家庭的稳定就被撕裂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挥霍”行为不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对家庭责任的逃避。
婚姻是两个人的契约,而这种未经同意的“大手笔”打赏,无异于将另一半的努力和牺牲视若无物。
法律亮剑:守住家庭财产的底线
最高法的这一司法解释,无疑是对家庭财产保护的一次重要升级。
它不仅明确了“挥霍”的法律定义,还赋予了被伤害方更多维权的可能性——可以在婚姻存续期间要求分割财产,甚至在离婚时主张少分或不分财产。
“这是对家庭责任感的提醒,也是对冲动行为的警告。”有律师指出,这一规定不仅能遏制部分人“打赏成瘾”的行为,还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婚姻中的财产使用并非个人自由,而是一种共同责任。
婚姻的责任:别让“挥霍”毁了家庭
不过,法律只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真正的问题还是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很多人沉迷直播、疯狂打赏,表面上是为了“开心”,实际上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
“他从来不和我商量,也不告诉我他在想什么。”张女士的这句话,戳中了许多家庭的痛点。婚姻中的财产问题,归根结底是感情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特殊支出,都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决策和尊重。如果一方肆意挥霍,另一方的信任和付出就会被无情践踏,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