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狮子却诞生了狮文化,古代中国如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交融?

马存梅看历史 2022-10-06 14:34:28

引言

中国古代是狮子的形象高大威猛。受到中国百姓千百年来的爱戴和尊,石狮子主要作为一种建筑存在于中国社会,在经济比较好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有石狮子的身影。当然,作为一种建筑,狮子的表现形式自然不会只有门口的大型狮子这一种。可是要知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没有狮子这种生物的,这是由丝绸之路带过来的物种,有着非同一般的异域风情。

汉代的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中国输送到四面八方,随之而来的也有别国的东西。这正是丝绸之路的独特作用,西域国家的狮子不断传入中国,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从这时开始中国的狮子元素和狮子文化逐渐完善起来,甚至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光辉的一笔。

狮子是一种哺乳类的大型猛兽,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为中国的物种繁荣做出贡献,也是中国后来狮子文化发展的基础

关于狮子这个词语的来源,常常有学者发生争议:有人认为狮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波斯语,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伊兰,不论如何,在中国出现的“狮子”早先应该是被称为“狻猊”,这是来自塞语的一种说法,就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狮子的原称。狮子和家里的猫咪一样,都属于猫科动物,可以说从生理上看,狮子是猫科动物中进化比较完善的,它的体形、力量、速度都是一般猫科动物无法相比的。

其实亚洲是盛产狮子的,但是分布不均导致在亚洲的东部完全见不到狮子的身影。这就是中国需要从外国引进狮子的重要原因。古典时期人们在马其顿和色萨利见到过狮子,但是亚洲东部就没有这样的眼福了。狮子没有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转移到东部,其原因可能是东部的生存环境并不适合狮子,因为山地森林较多的东亚地区群居类动物一般都不方便在这里生活。加上老虎和豹子已经在此地稳住脚跟,就更不会给狮子可以生活的地方了。

“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符拔。”

在《续汉书》中司马彪是这样记载的,从这些零星的记录中后是很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狮子的起源和发展。其实早在汉代之前中国就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狮子的基本情况,只是那时对狮子的叫法还停留在狻猊,在人们的观念中,狮子是一个像老虎、豹子一样的猛兽,因为它们三个的体型、力量相当,所以通常混为一谈。

说起来,狮子文化的产生也不是简单的入贡就可以发展起来了,这也要经历漫长的文化交流和人们认知的逐渐完善。入贡而来的狮子在数量上自然不会太多,所以对狮子的研究还不至于一下子就炉火纯青,至于中国对于狮子的热爱程度,实际上与宗教、民族文化还有当时的艺术水平都有一定联系。

狮子艺术品是中国了解狮子的第一步,从那些入贡而来的艺术品中,人们看到狮子作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像图腾一样存在于其他国家,于是不免会对狮子产生兴趣,这才逐渐有了有关狮子的研究和发现。要知道,在古代社会,科技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人们对于有力量的、勇猛的物种都会产生一种敬仰之情,甚至会把它们神化。

狮子文化比狮子更早来到中国,依托着丝绸之路的强大运输能力和文化传播力,狮子逐渐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习俗联系在一起

在西亚国家,狮子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大门或者街道上,不仅看上去威严无比,还有非常好的震慑效果,是个看家护院、辟邪驱灵的好主意。其实在很多别的国家也是如此,比如在赫梯文明中就有把金狮子放在中央大街守护的情况。作为人民和国家的保护者,强壮的狮子更容易给人安全感。

就像中国的图腾是龙一样,其他国家其实也会把自己的图腾神化或者将两种勇猛的动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形象。这就不得不提西亚文明中的狮鹰形象——翼狮。翼狮顾名思义就是狮子和老鹰的结合,因为老鹰在西亚人眼中是非常厉害的猛禽,它们盘踞在空中。刚巧和地面上的狮子各自守护一片净土,一个是陆地上的王者,一个是天空中的霸王。这样的结合使得西亚各国都非常崇拜翼狮,狮子的地位也就此逐渐提高。

西域的狮子工艺品最初传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因为这里距离西亚最近,交通受的限制不多。在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了一个奇怪的文物。根据考古报道,这个文物:

“二怪兽交股站立,兽形似狮而有如鹿之角及獠牙,耳上及足上皆戴圆环,上、下端有四蛇缠绕,蛇口咬住二兽的面颊。”

根据这样的描述,人们都认为这个怪兽是由狮子为原型,加上其他因素共同配合之下出现的新形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狮子的造型艺术更加奇特和普及,比如在南朝帝王的陵墓和王侯的墓前都会有翼狮的身影,它们此时已经被统称为了神兽,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甚至受到所有百姓的供奉和敬仰。

翼狮能够在中国迅速站稳脚跟其实和狮子这一词语的起源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前文中提到,有人认为狮子一词来源于波斯,其实是有一定的原理。因为波斯对于狮子艺术的发掘最早,也是在古代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度。

周边国家有关狮子的记载实际上也都大同小异,当然,中国狮子文化还与从印度而来的佛教有关,在佛教中狮子是百兽之王,甚至雄师会被认为是佛陀的象征。这样的地位在佛教典籍中也常有记载,比如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中就说到:

“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狮子。”

狮子文化包括工艺品、建筑还有舞狮等等,这些都与中国古代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以至流传至今。

狮子舞最盛行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刘宋之时,当然,在没有得出定论的情况下只能说它是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巅峰的。因为在刘宋时期有一个叫“狮兵”的名词出现。它其实是和战争中遇到的象兵在一起出现的,象兵顾名思义就是把大象拉入到人类的战争之中,作为一个坐骑或者类似于士兵一样上战场杀敌。刘宋时期提到的狮兵不知道是真正意义上的狮子还是引申义,所以就不在此赘述。

在战争胜利或者遇到什么大喜事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用狮子舞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这也是舞狮文化的开端,狮子舞的流行其实也与佛教有关,因为佛教在进行一些活动时通常会用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这样可以起到辟邪的效果,长长的队伍中狮子形象随风摇摆,恰似专门安排的舞蹈,久而久之就被人们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当狮子文化发展到唐朝,唐朝人对文化的热情和文娱生活更是激发了狮子文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狮子在中国的地位。唐朝的狮子形象出现在丝织品、瓷器、印染物品上,这样的工艺在唐朝已经非常成熟,人们常常把狮子形象的东西送给朋友,作为礼物也是非常受人们喜爱。

再说狮子舞的发展,在唐朝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狮子舞舞曲和舞蹈专人,比如《五方狮子舞》在不断地发展中变成了《太平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舞曲。皇帝一般找上百人集体奏乐舞蹈,这样的规模在中国古代也不是很常见,因为狮子的独特地位带来了文艺作品的繁荣,这是狮子入贡到中国最突出的作用和影响之一。

在唐代诗人眼中,唐朝的狮子舞别有一番韵味,比如元禛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竟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总的来说,狮子传入中国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狮子文化却作为一种独特的风俗传了进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交相呼应。在中国发展得也越来越好,虽然作为一种工艺品和图腾,会造成财力上的损失,但是在长远眼光下,狮子带来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在建筑、文艺、工艺、诗歌等方面都创造了不朽的功绩。

参考文献:

《后汉书》

《唐史》

0 阅读:21

马存梅看历史

简介: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