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痴迷和田玉,十全武功,有八件为了得到好玉料

海欣爱翡翠 2024-08-08 10:39:16

乾隆皇帝有三痴:诗痴,印痴,玉痴。乾隆作诗成癖,在位60年间创作诗歌高达41800多首,如果加上继位前25年和退位后3年,其创作诗歌将近4.5万首,几乎以一人之力,在数量上媲美收录了4.8万首诗的《全唐诗》。乾隆还盖印成癖,共拥有1000多枚大小印章,其中常用的超过500枚,给藏品留下自己的个人印记。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非常喜欢,看一次就盖一个印,一个字帖就被乾隆密密麻麻盖了172枚章。乾隆最严重的癖好,是爱玉成癖。十全武功,既为扩大清帝国版图,更为了打通四千年历史的玉石之路,获得大量上好玉料,为清代玉器艺术的繁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十全武功,以收复新疆为第一

乾隆帝十全武功分别为:①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②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③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④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⑤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⑥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⑦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⑧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⑨⑩1790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

其中功劳最大的是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要知道,新疆在唐末五胡乱华的时候,就已经脱离唐朝控制,在将近900年的历史里,中原政权对其失去控制。而清代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用三代人的时间将其收复,才有了今天的国家版图。

就在乾隆取得如此功绩的同时,清代全国人口从一亿两千万增长至三亿,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因此清初才有了“康乾盛世”的美誉。在用玉方面,乾隆朝也是一个“盛世”。

新疆和田玉,在乾隆一朝地位崇高

和田玉,在中国历史早期被称为“昆仑玉”或“昆山玉”,相传乃昆仑山出产的敬神之玉。因为于阗地区出产的玉品质最好,又称“于阗玉”、“和阗玉”,1959年汉字简化后最终统称“和田玉”。和田玉在成分上以透闪石为主,因为“和田玉”享有美誉,我们常把新疆产的含有透闪石成分的玉也称为“和田玉”。和田玉,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白玉、碧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等品种。我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羊脂白玉”,其透闪石成分高达99%,质地纯净洁白,细腻凝脂,就算在贡品里也是稀罕之物。

和田玉虽然地位高,但在乾隆登基初年,清廷的和田玉库存很少。这对于好大喜功,用玉奢靡的乾隆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按照《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录,雍正朝和乾隆朝初年,玉匠闲得很。忙起来也就给玉器刻一下字,或者改造一些旧玉器的制形,而且还是配饰小件居多。大件的雕刻数量很少,玉器艺术凋零。甚至在乾隆六年,曾给乾隆御揽的玉器里,只有色玉10块,碎玉66块。嗜玉如狂的乾隆,最终竟然只选中一块,这些玉料库存的品质之差,可想而知。所以说,乾隆的十全武功,为何都对准新疆,对玉料的渴求,极可能是动力之一。

乾隆,是一个枕着和田玉睡觉的皇帝

乾隆有乾隆的苦处,在他爷爷、父亲做皇帝那时,想得好玉都太难了!在清王朝建立之初,新疆和田玉的供给十分紧张,因为当时的新疆并不受清廷控制。清廷获取和田玉料的方法,只能靠进贡或走私交易。清廷能不能得到玉料,能得到多少玉料,得到的玉料是什么品质,几乎是随缘。雍正曾多次下旨“将好玉材料寻些送来”,就连皇帝要用玉,也要专门出一笔资金在市场上购买。清朝建国到雍正年间,新刻和田玉器很少,大多数以水晶、蜜蜡、碧玺、绿松等玉石为材料制作玉器。这可把皇帝们愁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多次对新疆用兵,终于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后,恢复对新疆的控制,打通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重新掌握了和田玉的开采权和输送渠道,开始大规模地开采和田玉,并设立专门的玉石官,督办采玉事务。不过,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对玉材异常重视,甚至还用法律规定了当时和田玉“只许我采,不许你采”才霸王条款,严禁民间私自采玉,所有玉石都归官府所有。直到乾隆去世后,由于嘉庆皇帝对玉石兴趣不大,才在嘉庆四年撤销禁令,开始允许民间采玉。但一纸禁令哪里能抵得住人们为财富而冒险的冲动。不仅当地回民不断私挖、偷运、走私,连专门督办采玉的玉石官都为暴利蠢蠢欲动。

例如乾隆四十年,回疆办事大臣高朴私自派遣3000多人进矿采玉,并沟通苏州玉石商人张銮,把大批优质和田玉偷运到苏州,制作玉器谋取私利。后来,高朴又从陕西、甘肃等地区,私运玉石4000多斤到苏州,并在叶尔羌地区私藏大小玉料数百块。随着和珅“议罪银”等贪腐措施的普及,像高朴这样的高官,大多都敢冒着犯罪的危险,盗玉以谋求巨利,这些玉石一旦流入市场,乾隆也就无可奈何了。

乾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玉文化的新发展

大量官员和平民参与走私,是第一个问题;运输难是第二个问题,真正的大料想运到北京,那叫一个劳民伤财。受限于当时的运输水平,巨大的和田玉料,运输起来异常困难。常常要为一块玉建造长达数丈(一丈相当于3.333米)的四轮大车,用上白匹好马拉动,上千人推扶,遇山辟路,遇水架桥,夏天给车轮滴油,耗费千斤,冬天则泼水造冰,让大车在冰上滑行。从新疆出发,经过哈密,入嘉峪关,穿过兰州,辗转千里到京师。按照上面那种运输方式,日夜兼程,一天最多前进10里,一块巨型玉料,重的颗高达万斤,轻的也有几千斤,运到北京的时间,大概要三年。第三个问题是,清廷没有动力去打击玉石买卖。首先,很多官员上供给乾隆的玉器,就是从这些玉器市场上里重金购买的。其次,民间玉石市场的繁华也孕育了大量玉石雕刻的人才,这些人才一部分后来都在朝廷供职,自然无心打击自己出身的行当。第三,乾隆游江南,自己就很喜欢招揽各地的玉器艺术人才,自然也没有打击的动力。

乾隆的玉石垄断,属于有限垄断,只垄断玉源,从头到尾都没有严厉主动打击玉市。所以北京、天津、苏州、扬州、江宁等玉石市场才能逐渐兴旺发达,甚至玉匠云集,成为清王朝重要的艺术玉器制作中心。乾隆这种垄断玉料的行为,客观上也促进无数珍贵的和田玉大料、散料、高料源源不绝地从昆仑山地区输送到帝国的东部。在嘉庆初年,清廷的库房里玉料储备非常丰富,尽管玉禁取消,但依然维持着官方采玉,玉料输送虽然下降但从未停止。(官方采玉直到道光年间才正式停运)官方和民间双管齐下,让清代玉器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最后一个发展高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