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政坛似乎一直是由共和党与民主党这两个政党轮流执政,那么是不是由于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只能由这两个党执政呢?又或者这两个党利用自己的势力合力打压呢?事实上美国宪法从未明文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由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美国大大小小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个:除了共和党与民主党之外还有茶叶党、宪法党、进步党、绿党、中间共和党、美国社会党、自由意志党等等。
在美利坚合众国刚成立之初其实并不存在党派轮流执政的情况。当时美国的联邦政府是由华盛顿等开国元勋直接领导的。这时美国联邦政府的制度尚处于完善过程中。当时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一致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和谐一致的、不存在党派纷争的国家。政党在这些开国元勋眼中代表的是小宗派或小集团的利益。当时的人总是把党派行为与腐败阴谋等直接挂钩,所以当时的美国政治并不是政党活动的天下。
不过有人的地方总是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很快美国政坛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念:一种主张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国家,另一种则主张尽可能维护各州相对独立自主的权利。美国最早以前本来就是十三个英属殖民地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成立的联邦制国家。这就注定了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必然会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议题。
当年的美国人围绕这个问题很自然就形成了两种观念主张。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分歧使当时的美国政坛实际上分化为两派政治势力,不过两派在一开始都不是以政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时担任华盛顿政府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及其支持者拥护联邦宪法并自称“联邦党人”。严格意义上这时的联邦党还并不是一个真正组织架构严密的政党。
当时所谓的联邦党仅仅只是汉密尔顿拉拢了一群拥护联邦宪法的志同道合之士形成的一个小圈子。一开始着眼于经济问题的联邦党试图通过建立中央银行对全国经济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发展到后来联邦党开始主张削弱限制各州的自主权。这样的主张自然遭到了那些希望保留各州自治权限的人不满,于是后者组织了民主共和党与之分庭抗礼。
1797年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当选美国总统。当时的人谁也没预料到约翰·亚当斯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联邦党总统:1801年联邦党在总统大选中败给了民主共和党的托马斯·杰斐逊。从此联邦党转而以在野党的身份批评杰斐逊的政策。1804年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去世后该党日渐式微,直到1815年联邦党分化瓦解后就此退出了美国的政治舞台。主张保留各州自主权的民主共和党由此在美国形成了一党独大的局面。
民主共和党在战胜了联邦党这个对手之后内部的矛盾却开始悄然滋长:1825年民主共和党内部发生了分裂——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新成立了国家共和党。1828年原民主共和党内部剩下的另一派在安德鲁·杰克逊的带领下出走并建立了民主党(这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美国民主党)。同年安德鲁·杰克逊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第7任总统。这是民主党在美国历史上的首次执政。
在美国早期历史上由于尚未形成一套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能协调运作的成熟机制,因此各州之间围绕央行、关税、蓄奴制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安德鲁·杰克逊任内主张扩张联邦政府权力和主张限制联邦政府权力的两派政治势力之间的争议集中在央行问题上。美国最早的央行是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人打造的产物。联邦党要求设立央行就是为了统合全国经济,而这自然会遭到反联邦党人的强烈抵制。
在两派在争执下第一合众国银行被获准试运行20年,结果20年期限届满后两派政治势力围绕央行的争议依然激烈。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议导致央行停办了4年。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混乱的状态。这时大家感觉还是需要有一个央行对全国经济进行约束和总揽。因此到了181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再次获得试运行20年的权限。事实上这时美国国内围绕央行的争议依然是相当激烈的。
反对派只是同意央行试运行20年,那么20年的期限届满以后呢?双方并没就这点达成一致。尽管第二合众国银行的20年试运行期要到1836年到期,然而安德鲁·杰克逊老早就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允许央行在合约期满后继续存在。尽管安德鲁·杰克逊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以强势闻名的总统,但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合约期满后央行能否继续存在还是需要经由国会决定的。
当时国会里有一个名叫亨利·克莱的议员四处活动使国会通过了延长央行合约期的议案。美国宪法赋予总统一项特权:如果参众两院的议案不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通过的,那么总统是可以行使否决权的。安德鲁·杰克逊通过行使否决权使亨利·克莱等人在国会通过的议案变成了废纸,而亨利·克莱也并未就此罢休。亨利·克莱早就对杰克逊的铁腕和专断不满,以致于他和他的班子早就称呼杰克逊为“国王安德鲁一世”。
美国的独立建国本身就建立在反对专制王权的基础上。很显然亨利·克莱等人这样称呼杰克逊是在表明一种反对态度。亨利·克莱认为他们有必要成立一个反对“国王”的政党:当年由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创建的国家共和党在1833年陷入困境。这时亨利·克莱等人趁机解散了国家共和党,转而组建了新的名叫“辉格党”的政党。1841年辉格党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当选总统。
1841年4月4日威廉·亨利·哈里森在任内病死后政权重回民主党之手。1848年辉格党的扎卡里·泰勒当选美国总统,然而1850年7月9日扎卡里·泰勒在任内病死。连续两位辉格党总统都在任内病故。辉格党还不容易争取到的执政权就这样因为意料之外的事件丢掉了。19世纪50年代辉格党因为在蓄奴主义与反蓄奴主义之间摇摆而陷入分裂。辉格党的分裂为一个新兴政党的异军突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1854年2月28日一个旨在反对奴隶制扩张和拥护自由土地的新政党——共和党在威斯康星州里彭的公理会教堂成立。当时共和党的成员主要是辉格党和民主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反蓄奴主义者。共和党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他们是蓄奴制的反对者,与此同时他们也是联邦的支持者。在共和党看来所有州都应当紧密团结在中央政府周围。坚决反对分裂的共和党为保证联邦的统一觉得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各州的权力。
到1855年末美国北方各州都成立了共和党组织。共和党的阶级成分十分广泛:北方工商业资本家、中产阶级和工人、北部和西部的农场主、农民和废奴主义者都成为了共和党的支持者。异军突起的共和党一举打破了此前民主党和辉格党并立的局面。1856年大选后辉格党已彻底不复存在。这年6月原辉格党成员亚伯拉罕·林肯被共和党代表大会提名为联邦副总统的候选人。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林肯由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共和党总统。尽管林肯在整个美国获得了相对多数的选票,但在南方的10个州他连一张选举人票也没获得。由于林肯坚决反对南方奴隶主将奴隶制扩张到北方自由州的企图,所以他在南方各州受到的反感是可想而知的。林肯当选总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南北方之间的分裂。作为共和党对手的民主党在面对联邦的分裂时其本身也发生了分裂。
民主党内主张维护联邦统一和反对蓄奴制的派别倒向了北方。民主党由此分化为南北两派。回顾从1800年联邦党人在大选中落败到1860年民主党分裂这段历史时期内美国的政党体制已经历了两轮重组。在这一过程中联邦党、民主党、辉格党、共和党先后粉墨登场。在连续两轮重组中联邦党和辉格党逐渐瓦解,只剩下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并立。这一时期美国为什么会经历连续两轮政党重组呢?
从1800年到1860年导致美国两轮政党重组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化联邦权威的主张同维持各州自主权的主张对立,二是废奴主义和蓄奴主义的对立。在美国内战前后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商业资本家、北部和西部的农场主、中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阶层的利益,所以这一时期共和党在政治上主要主张是强化联邦权威、遏制奴隶制向北方自由州蔓延。
作为共和党对手的民主党在1860年发生分化后一部分成员加入了共和党,而民主党的主体在这一时期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所以这时的民主党在政治立场上倾向于南方的蓄奴州。由于美国的南北内战最终是以北方的胜利和奴隶制的取消告终的,所以这就使出现内部分裂又站错了队的民主党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1861~1933年间美国一共产生了15位总统。这其中只有克利夫兰和威尔逊两位是民主党人。
我们今天感觉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似乎已成为美国政治的常态。其实在1861~1933年这72年间共和党一家独大才是美国政坛的主流,而民主党上台执政倒更像是千载难逢的偶然意外。在这72年间还出现了第三党对共和、民主两党执政地位最大的一次冲击。我在全文一开头就提到美国除了共和、民主两党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政党,而且美国宪法也从未规定只能由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
美国历史上其实从来不乏第三党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禁酒党曾推出西弗吉尼亚州的费里尔参加竞选;80年代社会解放党曾推出马里兰州的林赛参选;美国社会主义党曾推出印第安纳州的亚历山大参选;波士顿茶党也曾推出过自己的加州候选人约翰......第三党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往往扮演着搅局的角色,但第三党始终无法撼动民主、共和两党霸占美国政坛的局面。
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组党参选并获得18.9%的选民票,却无法在任何一个选区胜过两大党候选人,但他的搅局起到了分流政见与之相似的布什的选票,最终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得以入主白宫。在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大选中也有绿党、自由意志党等党派的候选人参选。第三党在美国总统大选中除了搅局之外通常都难以真正对共和、民主两党构成挑战,只有在1912年的大选中第三党创造了距离问鼎白宫最近的一次纪录。
1901年9月6日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遇刺身亡后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补位登上总统宝座并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在美国国内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财团的。1909年初西奥多·罗斯福在卸任前利用自己在政界的威望人脉帮助自己的追随者塔夫脱赢得了总统大选,然而这个由西奥多·罗斯福自己一手挑选的接班人上任后的表现却令西奥多·罗斯福无比失望。
塔夫脱没继续坚持西奥多·罗斯福限制财团的改革,反而很快就向西奥多·罗斯福曾与之斗争的大财团势力屈服了。1912年2月卸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他所谓的“新国家主义”——西奥多·罗斯福所谓的“新国家主义”是指打破垄断财阀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绑架,从而使财富成为国家的仆人而非主人。1912年8月5日由社会工作者、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者、劳工阶层等赞成“新国家主义”的人士租车的进步党大会在芝加哥召开。
进步党提名西奥多·罗斯福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19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由以往的共和、民主两党博弈变成了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三足鼎立。最终西奥多·罗斯福在这次选战中领导进步党成功击败了自己的老东家共和党,然而进步党入主白宫之梦最终被民主党的威尔逊粉碎。继进步党之后美国大选中仍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第三党。大多数第三党运动就像流星般在一次大选中明亮闪过。
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共和、民主两大主要政党需要和第三党同台参加竞选。这在制度形式上看起来似乎的确是公平的,但两大主要政党所具有的政治资源却是第三党所无法比拟的。试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如何让都不认识的人投票给他呢?所以参与选举必然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脉圈子作为支撑的。两大主要政党在长期执政的形势下早已培养了自己的固定选民,然而第三党却没自己固定的选民和组织机构。
与此同时第三党也没足够的竞选经费。美国的总统大选历来都是一项烧钱的活动,而且每次大选的费用还呈节节攀升的态势:1860年林肯参选时仅用了10万美元,然而进入21世纪后竞选人的花费都至少在数亿美元以上。候选人要在全国巡回演讲,要到电视台、报纸、网站上打广告。这些活动当然都是要花钱的。如果要自掏腰包竞选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就只能千方百计面向社会募集资金。
如果你的政党登记党员足够多就可以号召党员给你捐款。如果你的竞选团队提出的政治主张符合选民胃口,那么也可以号召选民给你捐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向财团金主募捐。共和党、民主党这两个老牌政党通过多年的经营早已积累了充足的人脉和政治资源,所以财团金主们更乐意投资在这两个老牌政党身上。可那些本事就不知名的第三党呢?
第三党拿不出几个让老百姓都认识的知名候选人,甚至可能连成熟的竞选纲领都没有,那么谁愿意给这样的政党提供资金呢?美国的政治领导人尽管不是世袭的,但政治理念是可以传承延续的,所以美国形成了亚当斯家族、肯尼迪家族、罗斯福家族、布什家族等政治世家。这些家族凭借自己在美国政界、商界的广泛人脉在竞选中占据了相当的政治优势。
因此这些家族往往出现父子、叔侄、兄弟同为总统、部长、议员的现象。有些家族在从政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也相当成功:从纽约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归罗斯福家族所有。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罗斯福信托基金投资遍布全世界。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也有上百亿的资产身家。这样的豪门世家自然不缺乏竞选资金。
这些政治世家的子弟大多都加入了树大根深的共和、民主两党。其他小党比起共和、民主两党缺资金、缺人脉(甚至可能连成熟的党纲都没有)。1912年进步党之所以能对共和、民主两党的执政地位发起冲击是因为这是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组建的政党,所以西奥多·罗斯福在政界积累的威望人脉自然就成为了进步党的政治资源,在此之后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第三党再也没能像进步党那样对共和、民主两党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尽管美国政坛长期以来就被共和、民主两党所把持,不过在1861~1933年这72年间共和党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直到1933年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总统后民主党才真正具备了与共和党并驾齐驱分庭抗礼的实力。罗斯福对美国的贡献主要就两点:一是通过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二是领导美国走过了二战那段岁月。实行总统制的美国在政党竞选方面与英国这种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明显的不同。
在英国决定某党派是否上台执政的关键在于占有国会席位的多少。占有国会席位多的政党就有权上台组织内阁。在英国组阁权即意味着执政权,但在美国决定某党派是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占有国会席位的多少。在美国谁推举的候选人能当选总统才是决定谁能上台执政的关键。在这种体制下要么获胜、要么失败,没任何中间路线可走,因此极易出现两极化。
除了制度因素的影响之外美国历史上导致政党分化重组的历史事件也是两极对立的。南北内战时期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分歧主要在于两点:共和党主张强化联邦的权威,民主党主张维持各州的自主权;共和党主张遏制奴隶制,民主党则为奴隶主辩护。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时代两党之间的分歧转移到了自由放任和主动干预这两条经济路线的对立上。
自由放任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阶段是一种主流的经济模式——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相当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在国家经济运行中应当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保护人民不受外来入侵者伤害、维持社会的法律秩序、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换句话说政府应当为市场的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但市场的具体运行则不是政府应当干预的。
直到20世纪初这种经济理念仍被世界各国奉为圭臬。在1923~1929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就坚信“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柯立芝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的治国理念:“联邦政府有着巨大的权力。如果这种权力被滥用了,那么将会对国计民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与其乱作为带来损害,不如少作为激活经济”。1927年密西西比河爆发大洪水后各级官员认为政府应当赈灾。
柯立芝却认为应当由公民自发进行救灾,而政府则不应当过多参与防洪工程。1929年接替柯立芝担任总统的胡佛实际上沿袭了这种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就在胡佛上任这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率先在纽约华尔街揭开了序幕。奉行自由放任理念的胡佛拒绝对在经济危机中陷入困境的底层民众伸出援手。胡佛认为经济问题应当由市场自我调节,而不是由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可想而知那些生计无着的底层民众会对什么也没做的胡佛政府有多失望。当时就连曾在一战中为美国打过仗流过血的退伍老兵们的退休金待遇也得不到保证。1932年退伍老兵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发动了一次游行示威。胡佛政府动用军队驱散了抗议的老兵们。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酿成了流血事件。当胡佛派出军队镇压老兵们的抗议示威活动时还不是总统的罗斯福却让自己的妻子出面慰问这些老兵。
民众们在见识到胡佛和罗斯福的举动之后很自然就把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了罗斯福。罗斯福所在的民主党在大选中一举拿下了宾夕法尼亚以南和以西的各州。罗斯福上台后一改之前共和党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出台了一系列干预经济、挽救危机的措施:整顿金融、以工代赈,还对失业者、老年人、病人和无依无靠者提供社会保险形式的救助......
民主党本来是靠维持州权、限制联邦权力的保守主义起家的,但罗斯福通过新政使民主党接过了进步主义与改良的大旗,从而使民主党实现了由保守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如果说早期的民主党是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政党,那么在罗斯福新政之后民主党已蜕变为代表贫民阶层、中产阶级、移民、少数族群、工会利益的政党。南北战争时期民主党作为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政党自然不被黑人所喜欢。
可罗斯福新政却使包括黑人在内的社会底层人士得到了实惠。罗斯福新政期间还在政府各部门中聘用了大量的黑人专家和顾问。在罗斯福的第一任期结束时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已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大约30至40名黑人顾问组成的“黑人内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原本支持共和党的黑人转而开始支持民主党。到了1936年已有75%的黑人选民投票支持民主党。黑人已日益成为支持民主党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战后杜鲁门就坚定地认为民主党对不断增加的整个北方黑人的选票的需要胜过对保守的南方种族主义白人选票的依赖。200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任黑人总统的奥巴马就是民主党员。随着黑人日益成为支持民主党的一股重要力量也使白人中的极端种族主义者放弃对民主党的支持。美国政坛因此在二战后再次出现分化重组——战后美国大选中两党各自的政治版图比起战前几乎是来了一次置换。
二选一,无论谁上去,旁边时刻有另外一个盯着找麻烦,所以做事不敢肆无忌惮……
绝对权利绝对导致腐败
两有选择,一有什么?有最好最优最……
美国大选选的是总统本人
共济会: 我说选谁就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