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由上海市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海市虹口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虹口区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期“面对面·名家访谈”活动在大连路911号连博汇产业运营孵化中心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虹口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刘艳丽、副主席傅亮两位名家访谈。虹口区文联副主席、虹口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袁兴金主持活动。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党组书记王伟,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崇明区作家协会主席、普陀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杨绣丽,上海市网络文学作家协会会长、虹口区作家协会主席刘炜,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编辑室主任、编审徐如麒,虹口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袁兴金,副主席杜红连、刘艳丽、傅亮、张栩、巫春玉,秘书长陈仲翰,理事柳彩娇等出席活动。
应邀参加的嘉宾有:农发行华东审计局原局长邓中学,太极思维研究院院长文叁,上海海事大学东校区原党委副书记沈翔,上海地市商会会长联合会执行会长、上海市荆州商会会长刘忠池,上海创始会长俱乐部主席、上海市汉中商会创始会长吴建国,上海市邯郸商会创始会长魏宝生,上海蚌埠商会会长王志友,上海市菏泽商会会长孔凡省,上海市张家口商会会长赵钱,SMG资深导演朱玉新,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同济大学新闻中心原副主任姜锡祥,共济润道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马善东,北宋官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沪尚宋潮发起人南乔,上海传韵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元,沪上景德总经理陈敏,上海展星振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峰,上海长盛股份运营总监何博飞、集采与产品开发总监杨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王博、办公室主任李国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翟晓博等,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艳丽在接受访谈时,着重对个人诗集《走过了冬天》作了简要介绍。在她出版的三套诗集中,《走过了冬天》与自己企业开发的楼盘“乾鸿苑”在同一时期完成。作为一名诗人,这本诗集伴随她参与了上海市政府“365万平方米危房改造”项目-虹口区25号东地块危房改造过程,面对艰辛的营运历程,她以敏锐的观察,饱含的情感,利用繁忙工作的闲遐时刻,用诗歌形式,生动记录了拆迁、工程以及开发团队和管理组织的写照,点点滴滴被支持、被理解的生活细节,抒发了拆迁、营建、物管全程曲折创业的体会,以及曾经的努力和坚守的信念。她是大上海上世纪90年代首轮旧城改造的参与者,更是新上海崛起的见证者和讴歌者。她用诗和远方表达了新时代建设者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对动迁居民的柔情,践行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诗集中的《拆迁之歌》《建筑之歌》《员工曲》是由一幕幕曾经发生的故事形成的诗行,《守护在这里》是她专门为本次活动写的一首新诗,表达了对虹口区和乾鸿苑的热爱与爱护之情,她期待着这里能成为“幸福社区”的先行地。
《守护在这里》 我们用了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一直守护在这里的理由/加分着爱的力量/从大连路这条马路说起/它的狭窄与拓宽变成了/一道拥抱友善的港湾/奉献是流淌的爱河/荡漾着日夜途经忙碌的路人/曾经危棚简屋的拆迁/换来一幢幢高楼的讲述/千户万户的故事/是亮起希望的不夜之窗/我们在被关怀与支持的路上/体会了多少心潮与牵挂/背负的压力指数与艰辛/难道我们就是/那捧垒土与红砖么/彼此相依在坚定的信念上......
傅亮结合自己2万多字的系列侦探小说《冷宴》第一篇的创作过程,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丰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他指出,网络文学常以青少年群体为焦点,而传统文学,尤其是侦探小说的创作,主角人物的年龄跨度大,不仅有青少年时期,还有中年时期,要捕捉青春的跃动,更需直面中年时期的复杂与挑战,如子女教育的重担、婚姻关系的波折等,既要表现平静生活下的潜在危机,又要有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因此,侦探小说的创作,不一定要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必须要有对人性人情的深度理解和表现。要用文学的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呈现出艺术的无穷魅力。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原党组书记王伟参加活动,并做了总结讲话。他对虹口区作协组织开展“面对面·名家访谈”活动的意义,予以高度肯定,这种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阅读文化的方法。他指出:面对网络文学的突起,传统文学原有的传播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他期望总结成功的结验,向面上推广。积极探索,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公众阅读与创作素养。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哺育社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上海市网络文学作家协会会长、虹口区作家协会主席刘炜在致辞中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从物理空间上看也许相距甚远,但在心灵世界里,文学却让我们时时相通。文学使人精神欢愉,使灵魂发光,使天地温暖,使万物发声。文学能够超越历史与地理的阻隔,让我们探索人类共通的情感世界和多元的历史文化空间。本次“面对面·名家访谈”是我们的第二次专访活动,我们还将继续这类活动的开展,希望给广大读者带来更多欣赏文学的新意。
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崇明区作家协会主席、普陀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杨绣丽表示,本次“面对面·名家访谈”活动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平台,更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个了解文学、感受文学魅力的大门。她与刘艳丽和傅亮两位作家都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多年的创作交往,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蜕变。曾于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思南书局·诗歌书店,杨绣丽主持了刘艳丽《入境天鹅城》诗集首发式。以文会友,以文交友,能够提高作家们创作的水准,亦是虹口区作家们又一次文化创新之旅,相信虹口区作家协会这项工作会越办越好!
上海地市商会会长联合会执行会长、上海市荆州商会会长刘忠池发言。他说,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面对面·名家访谈”,本次活动是一场精神层面的盛宴,是文学爱好者心灵的邀约,也是朋友之间的温馨相聚,更是他与刘艳丽会长携手在地市商会领域,为家乡招商引资、团结乡贤、构建乡情交流平台的重要契机。刘忠池还分享了自己创建的“紫砂文旅城”项目。作为商会团体组织,很高兴参加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希望未来能与各位文化工作者多交流,让文化艺术走进商团,走进文化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阅读素养”。
上海创始会长俱乐部主席、上海市汉中商会创始会长吴建国坦言,自己从小就对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追求,让他与在座的各位相聚一堂。 本次“面对面·名家访谈”活动重新点燃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也激励着他继续传承与发扬汉文化。他还特别赞扬了刘艳丽副主席作为企业家、会长与诗人的多重身份,认为她的成就与贡献是文学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本次会议之前,吴建国的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寄语创业者历程》,虽然没有亲自朗诵,但证明了企业家的情怀浸润着文化素养。他表示第一次参加本活动,更加点燃了他对诗歌曾经的热爱。
在活动中,虹口区作家协会理事、虹阳诗文诵读社社长柳彩娇,虹口区作家协会会员、虹阳诗文诵读社艺术指导老师王汀、语言指导老师杜小鸣、骨干成员沈戈,共同以精湛的朗诵技艺,将《拆迁之歌》、《员工曲》和《七灶村之歌》这三首充满情感与力量的诗歌作品完美呈现,赢得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热烈掌声。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城市变迁的波澜壮阔、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还深情描绘了乡村振兴中“七灶村”的发展与美好,深刻触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弦。
本次“面对面·名家访谈”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交流与洗礼,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与名家近距离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文学作品的璀璨光芒,体验到了文学作品跨越时空、直击灵魂的非凡力量。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激发着我们对生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用文学的力量点亮生活,用艺术的魅力温暖人心,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从2024年1月12日,上海市虹口区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以来,打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作家之家”,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是虹口文学艺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数据显示,目前生活或工作在虹口的市作协会员有136名,其中包括80多位资深作家,以及一批70后、80后乃至90后、00后作家,人才梯队完备。
同时,上海文学馆正在四川北路武进路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建成主体建筑,成为沪上文化新地标。本次 “面对面·名家访谈”活动的开展也是虹口区作家协会成立后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李玉)
相关链接
虹口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重镇。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就是1930年3月2日在中华艺术大学(今虹口区多伦路201弄2号)召开的成立大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蛰存等大批知名作家在虹口工作,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在此度过,茅盾先生的笔名在此诞生,在这里曾掀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潮,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成为上海城市文化记忆中的重要篇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虹口区作家资源日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