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越大鱼越贵!张颂文事件快要落幕,联想到了从前被诬告的朱军

夜少自媒体 2025-01-11 19:40:18

“张颂文也被爆料了?”这几天,这个消息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热度持续上升。爆料的主角是姜尘,一个看似来势汹汹的“举报者”,但却没有拿出什么实打实的证据,全凭“一张嘴”在说。虽说张颂文本人选择了沉默,却不料大多数网友反倒站在了他这一边。

人民日报也迅速发声,表示舆论不应造谣生事,似乎为张颂文的清白添了一把信任的火。这波反操作让人不禁想问:难道我们的网络舆论,终于“开窍”了?

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假如今天的舆论场景换到几年前的朱军事件里呢?朱军当年面对的,可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朱军是谁?他可是曾经的“春晚一哥”,在央视的各种大型节目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作为舞台上绝对的核心人物,他的镜头感、气场、才艺都是顶级的。可偏偏在2018年,这个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遭遇了“晴天霹雳”。一篇署名弦子的长文炸响,一条涉及职场骚扰的指控迅速点燃了舆论战场。

那时候,谁还需要证据?一篇文就是答案,一段控诉就是事实。网络平台上,许多人不问来龙去脉,直接把朱军定性成了“坏得透底”的人。

接下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朱军起诉弦子,法院一审判决弦子败诉。可弦子不服,又发起了第二轮,结果还是败诉。两次法律程序都明确证明朱军清白,但舆论的破坏却是实打实的。胜诉又如何?对于朱军来说,那个曾经闪闪发光的舞台早已经坍塌,事业一落千丈,再也无力回到巅峰。舆论的“一颗板砖”真叫人吃不消,摔下去的东西,几乎没办法扶正。

甚至,他的家人也没能逃过这场风波的“杀伤”。妻子谭梅作为舞蹈家,本来是一位优雅自信的女人,但为了丈夫,她不得不走向公众,公开表态支持,甚至面对无穷无尽的网络攻击。谁都无法想象,这对一个家庭究竟是怎样的冲击。

再来说说张颂文。和朱军的经历对比起来,他这次的情况似乎幸运得多。尽管网络上关于姜尘的爆料闹得沸沸扬扬,但大多数人选择了冷静思考。一部分网友站在张颂文一边,直言爆料者“光说不练没有证据”,看上去更像是炒热度。人民日报这一纸发声,直接起到了摇旗呐喊的作用,把舆论从造谣泥潭中拉了回来——事情要看清楚,网络可不是法庭,别轻易做“键盘法官”。

为什么张颂文有这么大反差?或许还要归结于他这些年累积下来的良好口碑。作为一位低调谦逊的演员,他从《隐秘的角落》《狂飙》等影视作品中逐渐为人熟知,身上那种“接地气”“会过日子”的儒雅亲和感,确实圈了不少粉。甚至在此次风波中,他的沉默都被解读为一种别样的气度。毕竟,清者自清嘛,这个姿态让他在舆论场上站得更稳。

不过话又说回来,舆论今天对张颂文的包容,未必保证明天的清白。毕竟,朱军事件耸人听闻的教训从未走远。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同样是被爆料,朱军和张颂文的舆论路径截然不同?或许和我们对网络爆料的“认知进化”有关。当初的朱军案,几乎掀起一阵狂风暴雨,所有人都在忙着“站队”。用网友的话来说,那时候的舆论状态就是“谁声大信谁,谁哭惨帮谁”。但如今,我们似乎多了一些独立思考。张颂文事件中,姜尘的爆料并没有占到上风,反而让不少人反思:谴责人家之前,先看看人家到底犯没犯错吧。

这就是网络舆论和法律程序的矛盾所在——两者节奏根本就对不上。舆论速度快,讲的是“先骂为敬,是真是假以后再说”;而法律速度慢,讲究证据和严谨,追求公平正义。当法律还在慢条斯理地走流程,舆论早就给人贴好标签了。朱军的经历就是典型案例。即便法律两次判定了弦子指控无效,但谁在意?舆论早就从他的生活烧到了事业,把一个曾经耀眼的人物彻底埋进了灰烬。

这种“舆论审判”的情况,不光在我们这里发生。比如大家熟悉的好莱坞演员强尼·德普,他和前妻安珀·赫德的“家暴案”几乎成了全球瞩目的“大戏”。安珀最早指控德普时,全世界都在谴责他,说他是个施暴的恶徒。紧接着,德普丢了电影项目,被扫出好莱坞大门。后来德普胜诉了,法律证明了他的清白,但那又怎样呢?他失去的声誉和机会,没人能再还回来。而这个事件后来又因为“反转”引爆舆论,闹得沸沸扬扬,说明这样的事,谁也逃不掉。

朱军也好,张颂文也罢,他们的遭遇其实体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公众人物活得没有“容错率”。常人犯错可能道歉一声拉倒,可名人只要沾上点风波,就会被无限放大,一时间好像全世界都在看着你崩溃。这种公开透明的放大玻璃,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有些人觉得,名人既然靠关注吃饭,也该承受舆论压力。确实,这没毛病。可是,舆论审判不是“人情法庭”,也扛不起公平正义的大旗。一旦搞错了无辜与有罪,那这个社会的“痛苦成本”得由谁来埋单?朱军的被毁、张颂文的潜在危机,甚至强尼·德普的失落,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想想这里面的得失?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一些确实无中生有的事件层出不穷。这背后其实隐含了一个危险趋势——造谣成本太低了。一个键盘、几段敲字,就能掀起轩然大波。受害者要澄清、要反击,却需要耗费无数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本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无论是姜尘的爆料还是弦子的长文,这其实都为我们提了个醒:该提高造谣诬告的法律成本了。否则,总会有人钻空子,去消费舆论、绑架公众,用不实信息把名人拉下水,坐享流量红利。最后累的还是受害者,伤的还是社会。

无论是朱军是张颂文,今天的对与错、清与白,终究还是得靠证据来说话。舆论的狂欢该刹车了,网络时代,“快评快结”的坏习惯需要被治治。永远记住,只有事实才是最公平的裁判,也是最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9
夜少自媒体

夜少自媒体

我们不生产故事,只是故事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