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处暑冷飕飕,下午处暑热死牛”,今年处暑有啥说法?

李肃说科技 2024-08-21 20:02:39
导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老一辈都会说农谚:“上午处暑冷飕飕,下午处暑热死牛”,这句谚语应该是发生在近代,我也听过许多趁着处暑的变化,关于这时气温的一些农谚。

而“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作为最后一个仲夏节气,不但象征着暑气的结束,还是秋天气候转变的节点。

而处暑这个节气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因为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天气变化。

关于这句“上午处暑冷飕飕,下午处暑热死牛”的说法有什么道理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处暑的三候。

随着夏至节气的到来,万物生长到了最繁盛的时节,到处都展现出一片生机,我们能感受到炎热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万物生长带来的热量,随之而来的就是炎热的夏天,大家也纷纷逃离太阳,尽量不让太阳“照耀”自己。

但是阳光可不会因为你躲起来就停下来,它不仅会照耀我们,更是在大地上万物上留下了一片“炎热”的气息。

其实就算我们选择留在室内待凉快点,除了在空调之后,其他地方都是比较热的,因为太阳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热量,还会给大自然的万物带来热量。

炎热的夏季,看似太阳只有一个,但是他会“分身”,他会把万物都泛着一层温热的体验,而在这炎热的夏季,一说就是三个月左右,但是这种热量可不是无止境的。

就像春夏交替一样,“处暑”对应着季节的交替,是秋天到来的重要节点之一。

一般来说,“处暑”发生在阳历8月23日至8月26日之间,也是仲夏最后一个节气,而如果说“立秋”对应的是秋天正式到来的节点,那么“处暑”就是秋天开始改变状态的时间。

因此,处暑在仲夏13个节气中排名倒数第二,在16个节气中排名第14位。

有句谚语说:‘“暑去凉来”,也就是说仲夏要过去,凉爽要来了,这也是应了“处暑”的含义。

而史书上对于“处暑”的记载则为“国之大事,在于稻梗”,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事物经过前面的成长,进入了一种成熟期,在这个时候就能收获它们所带来的成果。

“禾乃登”就反应了作物已经成熟,都已经开始倒伏了,所以这时正是看自己的收成的时候,而这句话也体现出了农事。

三候:

1. “鹰乃祭鸟”

2. “天地始肃”

3. “禾乃登”

鹰能预测天气变化,在南方则是大雨先行,而北方则是先刮风后下雨,这是因为鹰在飞的时候,如果遇到风雨夹杂,还未形成风雨时,它就会先飞走,当天气平静的时候,它才会回来,然而此时也已雨过天晴,这就是天气变化的一种证实。

因此“天地始肃”则是时候树木即将凋落,所以刮风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树叶掉落,而“禾乃登”则是反应农作物差不多都已经成熟了。

处暑这个节气对于农业活动影响还比较大的,所以对应了许多农谚,像是“五谷丰登处暑前”“稻到中秋成行囊”等等农谚。

虽然这些民谚并不严谨,但是这些绝对是前人总结出的经验,他们观察了一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有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总结出了经验,所以虽然不严谨,但是却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南北方差异。

既然有了经验和农谚,那么同样这些意见和经验被前人总结出来,则说明这些现象以后也能照同样发生。

就像是北方处暑过后有一阵子比较凉快,但是随后就会开启一段时间的高温,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上午处暑冷飕飕,下午处暑热死牛”,这是典型的北方气候变化。

但是在南方这个冷和热不过夜,这并不适用。

南方那个地方被认为是美食集中地也是夏天集中的地方,我第一次去南方游玩,那种感觉简直酷似蒸桑拿房。

据说南方人曾经为了吃饭方便,还特意建造了一个像冰窖一样的地方,储存冰块以降温制冷,使得自己晚上能入睡舒服点。

但是冰块不像空调一样能一直制冷,所以这冰块储存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再加上南方雨水丰沛,在雨季的时候,就会形成湖泊状况,而这湖泊上升潮湿再加上热量,就会形成一种桑拿房效果。

因此在南方这个冷和热不过夜,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并不会经历一个长的过渡期,这就导致南方人在经历火锅海鲜的时候晚上要穿外套,而早晚已经需要准备长袖遮挡温度。

在这个时候北方人往往就是感受到一丝丝温暖,所以并不会觉得很冷,但是在晚上南方则真的很凉爽。

因此闹着说“在北方冬天温暖过夏天”这个话,其实主要说的就是处暑过后,北方人开始进入倒夏状态,南方人则是继续顶着35度以上高温。

因此有人专门统计了从立夏到立秋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各个城市的平均温度,其中苏州和济南这两个城市居然能够进入前三的位置,“第一”更是广州,一天天高温接近40度的不离开。

科技进步。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进行天气预报、数据分析,有些科技甚至能做到未来几天内甚至两个礼拜预测即时天气变化。

这些数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处理,在结合人类经验,让人为这些数据做高精度模拟,通过这数据我们不仅能真实且高效的了解到未来几天真实天气情况。

更能便利工作人员根据这些天气情况做出相应举措。

为区块进行农事活动提供便利,让他们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进行临时安排,不至于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雨耽误农事活动,也不会因为缺少阳光耽误作物生长进程。

结合作物生长规律与天气变化规律,这些科技可以为农业活动起引导作用,减少损失,提高生产率。

当然乱用这些科技,就好像北方人在南方活动一样,南方地势少高原,没有雪山冰川降临,所以当北方人登顶伟大的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由于氧气稀薄,加上阳光强烈,需要带足氧气瓶和抗高原药物。

如果在经过详细了解当地环境下,还进行极端操作,一定会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虽然有了科技就不需要人工经验了,但是对于不同经验之间的对比之下,我们更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相应操作。

结语

自然规律一直存在于自然之中,我们生活于自然之中,自然规律也在人生轨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也可以利用经验,更可以找到最适合人的规律。

0 阅读:223

李肃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