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甄嬛带着小像(甄嬛的剪纸肖像),来倚梅园祈福。机缘巧合下,碰到了刚好来这里散心的皇帝。虽然没有见到面,但甄嬛吟的一句诗,却让皇帝对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因为甄嬛离开前,谎称自己是倚梅园的宫女。于是,皇帝便让苏培盛在倚梅园把她找出来。恰好当天晚上,宫女余莺儿也在倚梅园,因此她就冒名顶替来到了皇帝跟前。皇帝就将她留下伺候,并封了官女子。然而,余莺儿的伪装没有逃过果郡王的眼睛。
- 01 -果郡王是如何识破余莺儿的冒名顶替之计的呢?主要是通过两点:小像和诗词。除夕夜,果郡王在皇后的嘱托下,曾到倚梅园找皇帝。机缘巧合下,他看到了一张新剪的小像,并将它收了起来。之后,他找到皇帝,皇帝告诉他,自己刚才在倚梅园遇见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宫女。原本,果郡王是不知道小像的主人是谁的,但听了皇帝的话,很容易就会将宫女和小像的主人联系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夕那天晚上下了雪,倚梅园的树枝上都有霜雪覆盖的痕迹,但果郡王见到小像时,小像上面什么也没有,说明这一定是刚挂上不久的。刚遇到的宫女,刚挂上的小像,时间上是吻合的。
这时,果郡王知道了宫女的两个特征:长得像小像,而且有才华。然而,余莺儿长得和小像完全不像,所以果郡王初次见她,心里便有了怀疑。但此时还只是停留在怀疑,因为那天在倚梅园里的宫女有可能不止一个人。也许,小像的主人和吟诗的不是同一个人。这时,再来看宫女的第二个特征:有才华。皇帝封了余莺儿官女子之后就离开了,离开前吟了诗:“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余莺儿听完,一脸迷茫。果郡王便趁机试探她,说这是李白的诗。余莺儿听完后,喜笑颜开,连声道谢。可事实上,皇帝吟的不是李白的诗,而是朱敦儒的词。一个理应颇有才华的女子,怎会如此无知呢?所以,通过小像和才华,果郡王看出了余莺儿是冒牌货。- 02 -既然余莺儿是假的,果郡王为什么不拆穿她呢?其实,果郡王一开始是提醒了苏培盛的,他说:“这路走错了不打紧,东西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了。”这就是在告诉苏培盛,余莺儿是假的。但很快他又改口了,说自己是随便说说。果郡王的提醒与不提醒,其实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帝的喜好。刚开始,皇帝虽然留下了余莺儿,但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他前一天晚上遇见宫女时,并没有看见她的脸,只是被她的才华吸引,产生了好感。人对喜欢的人总是会充满幻想,幻想对方是一个很完美的人,这种完美是包括长相的。所以,等到第二天再见时,皇帝的期待值已经拉满了,结果余莺儿长相并不是太出众,他心里的落差就会很大。这种落差带来的不高兴展现在了脸上,果郡王看出来了,所以就隐晦地提醒了苏培盛,余莺儿是冒名顶替的。
但果郡王提醒的话刚讲完,宫殿里就传来了余莺儿的歌声,随即皇帝问她:“你会唱昆曲?”皇帝这一问,就表明他对余莺儿产生了兴趣。既然皇帝都表示出了喜欢,那果郡王自然不会跟皇帝作对,非要拆穿这件事了。有些时候,真相并不重要,皇帝喜不喜欢才重要。聪明如果郡王,当然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自然不会去拆穿余莺儿冒名顶替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