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5纳米芯片难原子弹十倍,美国不给技术我国该怎么办

知识通今 2025-01-23 13:14:51

在当今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芯片技术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高地。

一片小小的芯片,竟然能牵动整个国家的神经,甚至有人说,造芯片比造原子弹难10倍。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当你深入了解芯片制造的复杂性时,你会发现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

想象一下,原子弹的原理其实相对简单:通过高速运动的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的原子核,引发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种爆炸科学,把能量攒着一口气全释放出来。

只要资源到位,像朝鲜这样的国家都能复制这条老路子。

相比之下,芯片制造更像是一场超级复杂的团队作战,光靠一两个天才科学家根本无法完成。

首先,你需要从沙子里提炼出高纯度的硅晶圆,精度要达到原子级别。

接着,用极紫外光刻机将设计好的电路图“雕刻”到硅片上。

这个电路图里可能有超过上百亿个晶体管,相当于在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硅片上画出一座“电路城市”,每一栋大楼都必须精确无误。

尤其是5纳米这种先进制程,已经接近了原子的尺寸,为了能在这么小的空间内雕刻出清晰的电路,光刻机需要用13.5纳米波长的光源。

芯片制造不仅需要突破技术,还需要整条产业链的配合。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装备,全球能制造最先进EUV光刻机的只有荷兰的ASML一家。

这台设备需要蔡司的光学系统、美国Cymer的EUV光源,还有日本的光刻胶,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整台光刻机就废了。

更糟糕的是,光刻机的出口权限主要由美国控制,荷兰的ASML也得看美国脸色。

这些年,我们也听多了各种光刻机被禁运的消息,没有光刻机,制造5纳米芯片就成了天方夜谭。

除了光刻机,EDA软件也是芯片设计的必备工具。

它不只是用来画图纸的,还能做电路仿真,预测性能,发现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全球90%的EDA软件市场被美国的三家公司垄断: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2022年,美国的一纸禁令直接让这条路断了,这次禁令专门针对的是下一代GAA晶体管技术,这可是先进工艺芯片的核心。

国内很多芯片设计企业,包括像华为海思这样的顶尖公司,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过去,它们能设计出性能超强的麒麟芯片,是因为用上了全球最先进的EDA软件。

禁令一出,这些公司只能硬着头皮搞国产替代方案,新功能、新特性的开发速度被大大拖慢。

芯片的生产制造环节也有不少难点。

中国目前在一些基础材料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比如硅晶圆和靶材,但在高端材料领域,比如高纯度光刻胶、先进的电子特种气体等,依然对国外供应商依赖严重。

这些东西很多也是“禁运名单”上的常客,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这就是现实,但中国在芯片行业还是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比如,国产的14纳米芯片已经可以量产,虽然性能比不上国际最先进的,但这证明了咱们的技术储备并不差。

这些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来一些好消息。

虽然被“卡脖子”,但咱们一直在努力,只要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咬着牙去突破,总有一天,咱们能挺过去。

国内在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上,已经悄悄杀出了几条“血路”。

比如中微公司在刻蚀机领域做出了真成绩,刻蚀机是专门在芯片的晶圆上雕刻出各种电路结构的设备。

中微的刻蚀机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了国外,在5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上,中微的设备表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关键指标如刻蚀精度和均匀性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这一环节上,咱们已经不再完全依赖进口了。

再比如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这是国内光刻机领域的第一。

虽然现在它的设备还只能支持28纳米制程,从90纳米到28纳米,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研发光刻机,咱们的团队是真没少下功夫,从光源到镜头再到控制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的研发都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和大量的时间积累。

上海微电子一直在坚持,虽然距离EUV光刻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不停下脚步,谁敢说咱们不会有突破的那一天?

还有那些在幕后默默努力的企业,比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海思等等,它们在制造和设计领域不断探索,还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补短板”。

虽然这些成绩看起来只是“小突破”,但正是这些“小突破”撑起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脊梁骨。

问题还是有的,比如咱们的设备国产化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高端设备领域,进口依赖率仍然很高。

就算是已经量产的国产设备,在性能和稳定性上也还有差距。

但别忘了,二十年前,咱们连90纳米的工艺都做不到,二十年后,我们能做28纳米了,谁知道再过二十年,EUV光刻机说不准就挂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芯片这事不能急,就像朱士尧教授说的,芯片制造是一场“长征”,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我们现在缺的东西确实很多,但只要方向对了,脚步稳了,未来未必没有希望。

就像华为的“芯片叠加”技术,虽然是权宜之计,但也证明了,只要肯钻研,困难并不是不能绕过去的。

产业链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像欧美国家,也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优势,我们需要一步步扎实地打好基础。

有时候你会发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自己能行。

咱们国家有句话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芯片行业的难关,可能就是我们现代版的“攀珠峰”。

它需要技术和资金,还需要一颗不服输的心。

不管现在的局势有多难,咱们都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未来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我们要对国家充满信心。

芯片的故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技术积累,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一群不放弃、不服输的人去推动。

正如“两弹一星”的时代一样,芯片的难关虽然巨大,但并非不可逾越。

我们已经开始迈出第一步,而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带我们走得更远、更高、更强。

0 阅读:3
知识通今

知识通今

胡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