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律宾海警船在黄岩岛海域的浪涛中悻悻返航时,韩国海洋调查船"温努里号"悄然出现在黄海争议水域。这场跨越两个海域的主权博弈,见证了中国海警编队24小时内完成从南海到黄海的战略机动,以教科书级的海上管控向世界宣示:任何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遇铜墙铁壁。
3月24日的黄岩岛海域,中国海警的雷达屏幕突然密集闪烁。由5艘执法船和6艘渔船组成的海上长城,将菲律宾3艘公务船及26艘渔船牢牢锁定在12海里之外。面对菲方打着"补给渔民"旗号的侵闯行动,中方采取"环形布阵+动态监控"战术,既未让菲船越雷池半步,又避免了事态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P-8A反潜机搭载西方记者盘旋空域,试图制造"大国欺凌"的叙事,却全程记录下菲方船只主动规避的尴尬画面。这场看似突发的外交风波,实则是南海博弈的常态化缩影。自2023年12月中国海警首次使用水炮驱离菲方船只以来,马尼拉的挑衅行动已遭遇七连败。
从海上冲撞到空中渗透,从舆论造势到法律碰瓷,菲律宾在域外势力支持下不断变换招数,却始终无法突破中方构建的"海警执法+军民联防+战备巡航"三维防御体系。
正当国际视线聚焦南海之际,韩国突然在黄海开辟"第二战场"。2月28日,装备声呐探测设备的"温努里号"抵近中国在暂定措施水域设置的钢制养殖设施,遭遇中国海警橡皮艇的抵近拦截。
这场持续120分钟的海上对峙,以韩方船只关闭探测设备撤离告终。耐人寻味的是,韩国三大政党随后集体发难,将民用养殖设施炒作成"军事前哨",其反应烈度远超事件本身。
这场黄海暗战的深层逻辑,直指存在七十年的苏岩礁争议。尽管该礁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带,韩国却通过非法修建海洋观测站、定期轮换人员等方式制造"实际控制"假象。中国近年以养殖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对该海域的常态化存在。韩方此次试探行动,既是对中方反制措施的焦虑反应,更是企图借中美战略竞争浑水摸鱼。
纵观两场海上较量,中国展现出精准的战略拿捏。在南海,通过"吨位压制+法理斗争"粉碎域外势力干预企图;在黄海,运用"民事先行+执法跟进"瓦解对方法律战攻势。
这种刚柔并济的组合拳,既守住了"不开第一枪"的底线,又实现了"退一步必反击"的威慑。当韩国海洋警察厅宣称要组建"特别应对小组"时,中国渔民已在争议海域投下新的养殖网箱。
面对某些国家"代理人博弈"的新套路,中国正用实力改写海洋规则。从永暑礁机场起降的运-20运输机,到苏岩礁海域作业的万吨级养殖工船,这些"非军事存在"的战略价值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海权。当马尼拉和首尔还在盘算如何制造"既成事实"时,中国已用钢筋混凝土在波涛中铸就新的国家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