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美芯片博弈已经有四五年了,结果如何呢?
在技术层面,不可否认,我国处于落后阶段,尤其在先进芯片领域,落后的还有点多。台积电作为芯片制造领域的霸主,其创始人张忠谋曾毫不掩饰对国产芯片技术的鄙夷和嘲笑,直言“中国大陆落后至少20年”。
而ASML公司作为光刻机领域的霸主,其CEO也曾公开表示,“即使公开图纸,中国也造不出”。很显然,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芯很难追赶或超越。
尤其在一组数据公布后,不少网友都开始质疑,国产芯片真的“输”了?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1-2月,短短2个月的时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就接近4023亿元。努力了这么久,难道中国芯还没有摆脱对芯片进口的依赖吗?事情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先进芯片领域,我国技术落后是事实,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的迭代或超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如此,在先进芯片领域,拥抱“进口”,难道不是更加高效的方式吗?一直以来,不管在各行各业,我国都是从学习、模仿再到超越,所以说,扩大芯片进口并不代表“认输”,反而是中国芯片产业“死磕到底”的体现,这就是“东方智慧”的玄妙之处了。
在美挥动了封锁“大棒”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就采取了“双轨并行”的策略,在先进芯片领域,咱们愿意继续支付“买路钱”,用空间换时间。而在成熟芯片领域,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等为代表的国产芯片企业,扛起了自主研发的大旗,除了加大科研投入外,还加快了产能扩建。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在28nm及以上成熟芯片领域的产能占比,已经提升至39%,稳居全球第一。这也加速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国产替代,摆脱了对芯片进口的依赖。
有专家曾经说过,先进芯片很牛,但成熟芯片才是刚需。只要中国能够在成熟芯片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80%的芯片需求,现在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且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
以中芯国际来说,投入了1700亿元新建三座晶圆厂,其产能也实现了单月100万片的突破,这就意味着,距离“2027年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指日可待了。
反观美芯产业,英特尔业绩暴跌,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持后,单季度业绩亏损就达到了166亿美元,而高通、AMD以及美光等芯片巨头,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业绩暴跌,甚至有得企业不得不裁员来节流。美芯制裁究竟制裁了谁,结果很清晰了。
别以为进口额暴增,就意味着出口额暴跌,要知道,我国2024年的芯片出口额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顺利登顶,中国也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所以说,中美芯片博弈,谁处于劣势,一目了然了吧?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