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熙年间,庐州府城郊有一个双桥村,村里住着一对孤儿寡母,男孩名叫李延嗣,年方八岁,是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原本一家人住在城里,有一个酒铺,虽不算富贵之家,但也算是衣食无忧。
可是延嗣的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做生意也是诚实本分,童叟无欺,怎奈遭人嫉妒,被人陷害,导致酒铺被封,家财散尽,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郁郁寡欢,一病不起。
他临终时对延嗣说:儿啊,为父随一生善良,诚实本分,怎奈遭奸人陷害,才有如此地步,但即便如此,你长大后,也要保守一颗善良的心,做人也要诚实本分,照顾好你的母亲。
延嗣父亲离世后,留下悲痛万分的孤儿寡母,延嗣母亲张氏见城里待不下去了,便带着小延嗣去了娘家双桥村投奔了娘家的哥哥和弟弟,虽然他们父母已经不在世,但是血缘至亲有难,肯定是要倾力相助。
延嗣的两个亲娘舅倾尽所有,出钱出力在村里搭了两间茅屋,延嗣和张氏才得以有了遮风挡雨之地,张氏靠帮人洗衣服,缝缝补补挣些零钱,勉强得以度日。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小延嗣也不列外。
那天,小延嗣带着一把竹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因为他有竹剑在手,得以扮演将军,还配有两个副将,另外几个孩子则扮演山匪,两帮人打打闹闹是不亦乐乎。
正在此时,村里又有一个小伙伴走来,用一根绳子拴着一只喜鹊的翅膀,时不时用手里的树枝敲打喜鹊,意思是让它走快些,小伙伴一看有了新的乐趣,便呼拉一下围了过去,小延嗣也不例外。
可小延嗣发现喜鹊的一只腿上有伤,翅膀上有血迹,显然是一只受伤不能飞,便问那个小伙伴喜鹊从何而来?小伙伴说,在路上捡地。
小延嗣心地善良,见喜鹊被一群小伙伴如此戏耍,恐怕命不久矣,便跟那个小伙伴说放了喜鹊,但那个小伙伴此时此刻成了众人的焦点,说正玩在兴头上,怎么说都不愿意放了喜鹊。
而喜鹊此时已经躺在地上,感觉是奄奄一息,细心的小延嗣不仅发现喜鹊仍在流血,而且一双小眼睛里面竟然饱含泪水,饱受凌辱的样子,小延嗣对那个小伙伴大喊道:你要如何才肯同意放掉喜鹊,或者是把喜鹊给我?
大伙都很惊讶地看着小延嗣,那个小伙伴顿了顿,又指了指小延嗣手里的竹剑说:除非你用它和我换,否则想都别想,你再多说,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小延嗣一听,便十分犹豫,这把竹剑可是他父亲送给他的生辰礼物,是小延嗣的心爱之物,平时是剑不离身,即便是睡觉也要抱着竹剑睡,其中也包含着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那个小伙伴见小延嗣没有反应,便继续拨弄和敲打喜鹊,只见喜鹊扑扇了一下翅膀,躺倒在地上,任凭怎么拨弄,都没了任何动静,小延嗣见此情景,一咬牙把手里的竹剑递给那个小伙伴之后,捧起喜鹊飞奔回家找自己的母亲。
张氏见状,赶紧帮助喜鹊清洗伤口,找来小树枝绑着喜鹊的腿,而小延嗣也没闲着,他跑去野地里去捉来虫子,母子二人手忙脚乱一通,总算是救活了喜鹊,喜鹊嘴里发出了微弱的欢叫声,小延嗣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氏问小延嗣,他说明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叹了口气说:母亲,父亲送我的竹剑没有了,很是让人难受。
张氏把小延嗣抱在怀里说:儿啊,相比于你父亲送你的竹剑,我更欢喜你救了小喜鹊,说明你父亲教导你保持善良的本性,你未曾忘记,纪念你父亲不是在手上,而是在心里。
从那之后,小延嗣精心照顾喜鹊,喜鹊逐渐恢复了起来,在院子里欢叫,让人心情愉悦,就连他两个亲娘舅家人也是每天高高兴兴。
可是小延嗣出去和小伙伴玩耍时,不再是扮演威风凛凛的将军,而是被人追逐的山匪,回到家也是灰头土脸,衣服上也满了灰尘或泥土,小张氏没少操心,但她总是笑呵呵,毫无埋怨之意。
一天,小延嗣从外面玩耍回到家,竟然发现喜鹊不翼而飞,他和喜鹊相处有月余,有了感情,自从他没了竹剑之后,喜鹊是唯一能够带给他童年快乐的玩伴,他忍不住暗自落泪,甚至埋怨喜鹊不懂他的心,竟然不辞而别。
张氏见状,把小延嗣抱在怀里,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啊,现如今喜鹊已经完全恢复,它自然要去树林,要飞翔天空,去它该去的地方......
张氏的话还未说完,突然发出“哎呀”一声,分明是疼痛所致,小延嗣忙问母亲怎么回事?只见母亲把手指含在嘴里后,背在身后,聪明的小延嗣发现端倪,抢过母亲的手,捧在手里一看,顿时泪如雨下。
只见张氏原本纤细而白嫩的手,已经是满了老茧,变得粗糙不说,而且手指上有多处水泡,想必是母亲为人洗衣服,缝缝补补所致,看到这里,小延嗣心有触动。
他忙双膝跪倒在张氏面前说:娘,孩儿不孝,整天只知道玩耍,不体谅您的艰辛,呜呜呜......
小延嗣哭罢之后,赶紧回屋找来布条给母亲抱起来,张氏再次把小延嗣抱在怀里,想起自己丈夫在世时,虽然不算是锦衣玉食,但也不至于有今天这么辛苦,但是他看到小延嗣每天天快快乐乐。
于是说:儿啊,你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为娘很高兴,我的手没关系,再过些时日,手上的老茧起来之后,再也不会有疼痛和水泡。既然你父亲不在,为娘的自然要抚养你长大,这些只不过是人生的经历,你不必在意。
小延嗣听母亲这么一说,觉得十分羞愧,他再次跪倒在张氏面前说:娘,孩儿虽小,但是也是在私塾念过一年的书,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我理当孝顺你,为你分忧,您看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呢?
张氏听了小延嗣的话,甚是欣慰,忙说:儿啊,你有这份心,为娘已经很高兴了,只是你想种地,别人不租给我们,你想干活,也没适合你的事情,等你再长大些,我来问你两个舅舅可有什么办法帮帮你找点事情做,现在我只盼望着你平安健康长大。
小延嗣一听,眨巴眨巴眼睛说:娘,我整天和小朋友玩耍对我没什么帮助,如今喜鹊飞向天空,去了自己的天地,我也想将能有自己的天地,有一番作为,可以好好地孝顺您,所以我想去读书。
张氏一听此言,虽然高兴,但是转念便愁容满面,泪光粼粼,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丈夫,没能力供小延嗣继续去私塾上学堂,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学费。
小延嗣见母亲如此,便安慰张氏说:娘,没事的,我在外面旁听就行。
张氏一听甚是高兴,犹豫了一会说:如此甚好,我便不在村里给人干活,从明天开始,我带你进城去,我去大户人家给人洗衣服,缝缝补补,你去旁听,晚上我们在一起回来便是。
于是母子二人把想法告诉了小延嗣的两个舅舅,他们听了以后,甚是高兴,夸小延嗣真是懂事,大舅说:延嗣啊,我们的家庭情况你们俩清楚,没那个能力帮你付学费,但是如此一来,你们两个人免不了有奔波之苦,想必回家之时也是十分劳累,这样吧,从今往后你们晚上回来我们家吃完饭,一家轮流一天。
母子二人甚是感动,次日便天刚亮就起床赶往城里,张氏把小延嗣送到学堂门口,叮嘱一番,便去找活干。
说来也巧,小延嗣到了学堂门口,围着院子徘徊,想找个理想的地方旁听,还没等他找好地方,只见一向严苛,没学费就赶人走的私塾先生兴高采烈地走到他们的跟前,拉着小延嗣的手说:延嗣,你赶紧到学堂里去,你的座位,书本,用具,为师早已备齐。
说完,他又对小延嗣的母亲说:延嗣他娘,我这里有个学生,是个大户人家,为人善良,从不苦待下人,他家正好缺一个佣人,你去了之后,报我的名字,他们定会收下你。
母子二人惊喜异常,没想到第一天进城,便如愿以偿,半天说不出话来,可转念一想,可能是小延嗣的父亲在天之灵保佑他们母子二人,也没想那么多,便同意了私塾先生的安排。
从此之后,母子二人不顾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大雪纷飞,是日复一日,奔波于城里与农村,小延嗣勤奋好学,聪明伶俐,私塾先生对他也是照顾有加,经常独自为他传道解惑。
不到两年,私塾先生便对小延嗣说:延嗣啊,为世之才不足以教你了,我将你推荐给城里最著名的老师,他的门下高徒云集,他的学生更是英才辈出,甚至还有状元,他也是个爱才之人,学费之事你不用担心,为师一切都为你安排妥当,你只要专心学习,将来必成大器。
母子二人闻听此言,千恩万谢辞别了私塾先生,小延嗣另拜名师,学问是突飞猛进,更有神童的美誉。
不久,年仅十一岁的小延嗣便考取秀才头名,一时传为佳话,他更是得到恩师的器重,恩师断言只要他能继续保持下去,将来高中状元也是有可能。
然而在小延嗣十三岁时,张氏突然得了怪病,卧床不起,不省人事,很多郎中看过之后,都连连摇头,束手无策,让延嗣和他两个舅舅准备给她准备后事。
延嗣闻听此言,痛哭不止的,想自己父亲早逝,而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操心劳力养活自己,还没能在母亲身旁尽孝,没让母亲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便要离开自己而去。
延嗣哭得是撕心裂肺,知情人无不为之落泪,可是延嗣说只要母亲一息尚在,无论如何都要贴身伺候在母亲的身旁。大伙,特别是私塾先生和延嗣后来的恩师都劝延嗣不要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和自己的大好前程。
可延嗣说:若我置母亲安危不顾,我枉为人子,若母亲不在,总算我有大好前程,享锦衣玉食,又有何用?但凡母亲有一口气在,我是万万不会离开她半步,若她醒来,未见我在身旁伺候,那是何等的伤心?
众人见延嗣心意已决,也不再相劝,只是为这个小神童感到惋惜。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小延嗣给母亲梳洗擦身,然后握着母亲的手,给母亲讲自己在学堂的趣事,不知不觉便趴在母亲的床前睡着了。
在梦中,延嗣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境地,一群喜鹊欢快地叫着,其中有一只很特别的喜鹊,延嗣一看认出来是自己救的那只,他刚想走过去责怪它不辞而别,又想问他近况如何?
只见喜鹊落在他的肩膀上说:延嗣,我的恩人,我本是普通的喜鹊,可是得高人指点,得道成仙,那日是我的劫难,掉落地上,被恶狗所伤,我用尽浑身力气,才得以逃脱,落在了路上,被孩子抓取,幸得你的搭救和精心照料,我才有今日。
喜鹊又说:现如今,我进入你的梦中,是要报答你的恩情,我给你三个选择,第一黄金万两,大富大贵,第二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第三救你母亲,保她平安,你选哪个?
延嗣的心里一直想着母亲能够早日苏醒,恢复如初,他想说选第三个,救母亲,可是无论他怎么用力,竟然说不出话来。
正在此时,他心里一个声音说:选第一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黄金万两,大富大贵,将来锦衣玉食,选第一个,第一个。
话音刚落音,第二个声音说:选第二个,人生在世,功成名就,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身份显赫,选第二个,第二个。
此时延嗣还是说不出话来,喜鹊开始催促延嗣,万般无奈之下,延嗣用尽浑身的力气,举起右手,竖起了三根手指。
忽然,延嗣从梦中惊醒,再看着母亲,依然在昏睡当中,原来是梦,不禁哭道:娘,娘,孩儿不孝,喜鹊让我选,可是关键时刻,我说不出话来,娘啊,您醒醒吧,您若离开,这世上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人啊!
正在此时,只见张氏睁开了双眼,紧握延嗣的手说:儿啊,为娘没有离开你,你不是已经选了第三个吗?就是你竖起的三根手指。
延嗣是又惊又喜,抱着母亲痛哭不止,哭罢忙让母亲掐一掐自己,好让自己知道到底是在做梦还是醒着的。
张氏笑着微微用力,紧握延嗣的手,延嗣这才明白自己并非在做梦,一切都是真的,便高兴地在屋里手舞足蹈,奔跑不止,然后走出院子,在他以前照顾喜鹊的地方跪倒在地,磕了几个响头。
等延嗣起身准备回屋时,抬头一看,只见地上有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十两黄金,延嗣赶紧四下张望,只见喜鹊盘旋再看说道:恩人,这些钱你拿去将来答谢亲娘舅,拜谢恩师和赶考之用,望你秉持善良之心,保持诚信本色,切记切记!
延嗣再次拜谢喜鹊。
天一亮,他便把喜讯告诉了两个舅舅家,此事传开之后,众人是惊讶不已,尤其是那些郎中,有人说是喜鹊报恩,有人说是延嗣孝感天地。
延嗣不忘喜鹊的叮嘱,把黄金换来的银两,一部分给了两个亲娘舅,感谢他们的相助之恩,一部分给了私塾先生和自己的恩师,感谢他们授业之恩,留了少许作为将来赶考的盘缠。
他把剩余交给了母亲,张氏则散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仍然靠帮佣度日,不改劳作本色。
此后,延嗣参加了乡试,会试。
十九岁那年,延嗣进京参加殿试,快到放榜之日,张氏请假留在家里,在自己的小院子里面等候消息。
那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一大早,一群喜鹊在院墙树枝上,欢快地飞来飞去,欢叫不止,接近午时,村外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只见延嗣头戴状元领花,身坐高头大马来到院门口。
已经身为驸马的延嗣跑步来到母亲跟前,磕头谢恩,报喜!
那只被救的喜鹊领着一群喜鹊在他们身旁环绕飞行,引来无数人挑起了大拇指。
此后李延嗣的高官厚禄,仍不忘善良和诚实的本性,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儿孙满堂,后人名人辈出,无不令人称赞不已。
写在最后: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意思是:所有的善行,孝当第一,孝顺看的是内心的孝,而不是看行动上给予的物质满足,若要看行动上给予的物质满足,贫穷的家中就没有孝子。
延嗣幼时丧父,他父亲虽然是因为遭人陷害,郁郁而终,但仍然不忘教育延嗣,要秉持善良之心和诚信之本,当喜鹊遇难之时,舍弃自己心爱之物,也是对父亲的念想之物,从小伙伴手里救下了喜鹊。
延嗣后来因为见母亲粗糙和水泡的手,心疼不已,立下心志要求学,以便日后有出息来报答母亲,正与唐朝孟郊《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张氏病危,昏睡不醒,喜鹊报恩,让他做三个选择,他的内心出现了炫财富,选功名的声音,其实也是每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和挣扎,而延嗣在无法喊出声音的时候,用尽浑身力气竖起三根手指替自己做了艰难的选择,真乃孝感天地,救了母亲也成全了自己。
最后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我们记住:“行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