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竟然是这样种出来的!

纪录看点 2024-11-15 12:20:39

一颗偶然落入河蚌中的沙粒,经过时间的包裹,逐渐光彩夺目。浑然天成的珍珠不仅仅是一种有机宝石,更是一种文化;南宋时期,鱼米之乡的先民从观察、摸索、创新中,逐渐掌握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今天,在水网密织的江南大地上,又如何开启了鱼蚌混养、生态富民的传奇故事?

立春至,万物生。每年立春时节,小山漾珍珠养殖基地的水面上都是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珠农会在这个时节向漾中投放鱼苗。他们或将鱼类的残饵直接作为珍珠蚌的食物,他们或将用鱼类的残饵和粪便培育浮游藻类作为珍珠蚌的饵料,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以鱼带蚌,以蚌补鱼。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优化水质,水体中的饵料也能够物尽其用。

培育优质珍珠,需要顺势而为、应天而作。珍珠插种,就像为珍珠蚌做一次小手术,将一个蚌的外套膜均匀切成正方形,用手术钳把切片依次植入即将育珠的蚌中。从开口外送入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再用钩针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整理成圆形凸起,一颗珍珠便即将在此萌发。

河蚌浑身是宝,不仅是珍珠的摇篮,更是天然的美味。插种切片后的河蚌并未浪费,蚌肉经过清洗即可成为德清当地百姓家中夏季一道常见的菜肴,新鲜的蚌肉在大火翻炒中被烹制成餐桌上的珍馐。

珍珠是设计师手中的时尚宠儿,也是自然之美的生动注脚。每一件完美的珠宝制品,必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而要将这份完美照进现实,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珍珠。珍珠的品质,通常以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和色彩为主要评判标准。

年近80的沈志荣,因为经常给网友科普有关珍珠的小常识和冷知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珍珠爷爷”。如今,他更专注于珍珠深加工技术研究,试图通过科技创新延长珍珠产业链,带动珠农拓展更多的致富途径。

每年节假日,珍珠博物馆都会迎来一批批“探秘的孩子”,尝试解锁珍珠炫彩背后的密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聆听珍珠的美丽传说,开启邂逅珍珠的奇妙之旅;可以寻觅珍珠留下的璀璨足迹,揭开珍珠千年文化的神秘面纱;还可以亲历剖蚌取珠的奇妙过程,感悟砺沙成珠的人生哲理。寓教于乐的珍珠研学,让农业文化遗产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传统中有现代,现代中有传统。要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必须以现代科技来支撑,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德清县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打造浙江省内唯一的淡水贝类种质资源库,从源头上保护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不断推动珍珠产业健康发展。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用珍珠串起“美丽经济”,描摹出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美丽画卷。

周一至周五CCTV-118:20档跟随《农耕探文明》走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于中华大地,探农耕文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