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经天地造化而出的玉石,只有被能工巧手修琢之后,方可成为佩戴赏玩之美器。而玉器文化的传承,也并非一味临摹过去的形式面貌,更是在于精神理念的延续,如此方可令艺术具备时代的生命。
古语曰:“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一件玉雕作品从被玉雕匠人触碰的第一刻起,就开始被匠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玉石花费数不清的岁月才来到匠人身边,而匠心独运的工匠们自然不会拜拜浪费这段缘分,他们将为这段缘分天上最华丽的一笔。玉石变成玉器的过程,正是玉石的新生。造物新生,翁志山便是其中一位。
翁志山,1982年生于中国工艺美术之乡福建莆田市,从小耳濡目染,早年拜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翁金明为师,打下了深厚的雕功基础。2006年他来广东四会涉足翡翠雕刻,在明庭玉光工作室翁金明大师学习翡翠,2010在印象敦煌工作室郑良东大师进修,2014年成立阿山工作室,尤其对佛教人物有物有深深的兴趣和热情,雕刻刻画细腻,创新大胆有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创作简洁又富有灵魂,深受玉雕市场欢迎和认可,受到国内外广大爱好者喜爱与收藏!
翁志山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中国绘画。出于对雕刻工艺的爱好,因缘际遇有幸拜中国木雕探花郑云贵为师,为他打下了深厚的雕功基础。2006年来广东四会开始涉足翡翠雕刻。早期做摆件,题材以人物为主,特别是观音,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翡翠小料到了他手里转眼便是一件件观音作品,面部慈祥,神态各异。
虽然未曾有人真正见过她,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她。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从出生伊始,就和她产生了某种难以分割的关系。人们信她、念她、依恋她,将她视为世间万物的权威,她就是观世音菩萨。凭借自身对美的感受,汲取各种美学营养,玉雕师翁志山将艺术触角伸向古典与现代,创作出很多观音作品。
他创作的玉雕作品刀法老辣,结构严谨而流畅,使得作品呈现出雕塑一般的立体生动观感,大多数精雕细琢出观音祥和面容,秀丽多妍。他的玉雕观音挂件采玉之灵气、融佛之教文,经年艺术历练的介质,是对于生命的一种证悟,亦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些年,很多人总说玉雕作品没新意,千篇一律,太俗太陈旧。翁志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玉雕师也尝试创新,但大多都是毫无营养的,有的卖不掉,有的客户表示看不懂!翁志山认为:“我们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比如传统玉雕表现形式的概括提炼,用料的原则以及雕琢的方法技巧等,还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进入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境界。”
玉雕属于雕刻艺术,除了追求神似,还有更高一层便是神韵。天地万物,一切都是有神韵的,神韵的实现是一种更高的要求。翁志山说:“一件玉雕作品,只有做到了形神兼备,才能拥有巨大的感染力,使人视之,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当下,我们身在一个时尚多元的时代,古典文化、外来文化、多不胜数的时代特色。创新,时代在召唤。创新是一种开创性的创造,它是以创作出过去所没有的玉雕新品为特征的,这种新是由内及外的,外在的体现在题材、内容、工艺、手法等方面,内在则体现在思想、内涵、艺术精神等方面。
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对于时代都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对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精神的个人把握。翁志山说自己就是想把这种感受以玉雕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在创作中融入了时代艺术的进程,这才是创新的本质。
老子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简单,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学语言。生活,越简单越快乐,玉雕,越简单越高级。翁志山从这种简约不简单中得到启发,创作的作品开始追求神韵,化繁为简,简简单单,未多修饰,不炫精湛技艺,只有对友人最朴素的祈愿——生活简单,平安无事。
“无处不刀痕,刀刀见奇异”,翁志山在雕刻毛料的同时,也在雕刻着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翁志山老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再攀高峰,呈现更多的作品,展现更好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