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战神常遇春,为什么会突然暴毙而亡?

傲芙聊宇宙 2024-10-16 14:27:01

历史上关于常遇春的死,说法有很多,其中最离谱的一个就是说他被朱元璋给毒死的。这个可以说是关于常遇春的突然暴毙最不靠谱的一种说法了。因为朱元璋跟常遇春两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度要比和其他人高得多。

很多人都认为徐达、常遇春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就像电视剧里那样,打小就认识。

这个说法流传的时间很长,但是如果把《明史》、《明实录》全部检索一遍之后就会发现,这三个人当中只有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而且这两个老乡之前也不认识。

至于说常遇春,他甚至都不是凤阳人。

《明史》当中对于常遇春这个人的描写,第一个描述就是长得很帅,然后力气非常大,尤其是他的两个胳膊很长,射箭射得非常厉害。

注1:《明史》中记载: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但是这位元末明初的战神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登场却是相当的窘迫,《明史》当中的常遇春,他以前是做过山贼,但是有一天就在常遇春睡大觉的时候,有个老神仙跑到常遇春的梦里告诉他,说他命里的主子已经来了,赶紧起来投奔去。

注2:《明史》记载:(常遇春)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

常遇春一睁眼,哎,巧了,朱元璋正好领人路过,常遇春就赶紧跑上去想要应聘。那朱元璋当时也是脑袋一懵,心想这世道是真不好过了呀,乞丐都在大街上打劫了,上去就对常遇春一顿输出,还说“你是来要饭的吗?“

常遇春被说的是相当难堪,解释道“我不是来要饭的,我是来应聘的“,朱元璋心里面那是相当不满意,说应聘你去找李善长啊,如果人人都来找我,我不得被累死了。至于留不留你,等过了江打完这一仗之后再说。

几天后,常遇春就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场首秀。

当时朱元璋领兵进攻今天的安徽省马鞍山那一带,河对岸的元军一字排开,死死的压着朱元璋,朱元璋这边的廖永忠、俞通海这些将领打了半天就是打不上去。就在朱元璋快要急眼的时候,常遇春拎着一只长戈勾住了敌人的兵器,然后借着自己的勇力就上了岸,跳到了元军当中,从左岸一路砍到了右岸,眼皮子连眨都没眨一下。

朱元璋在船上人都看懵了,没想到这招聘这么久,今儿是在不经意间就招到了一个高手啊。

从此常遇春就成了朱元璋阵营当中的冲锋枪,只要遇到难啃的骨头,立马就让常遇春领着人去。

也是因为搞冲锋搞久了,很多人就认为常遇春属于是破甲型的狂战士,徐达是属于那种制定方略的总指挥。但实际上常遇春这个人根本不是一个只会砍杀、没脑子的莽夫。《明史》当中对于他的评价是“其智勇不在中山(徐达封为中山王)下“。

不过常遇春之所以被认为是朱元璋手底下最能打的将领,还是要感谢隔壁陈友谅的衬托,就在朱元璋拿下南京之后,陈友谅也是干掉了自己原来的老板徐寿辉,在控制了长江的中上游之后,领兵南下,打算直接灭了朱元璋。

这会儿朱元璋手底下有不少人都被吓懵了,有人就提出千万不要火并的建议,还给朱元璋说“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啊,实在不行,咱们也给陈友谅披个黄袍,咱们这地头蛇不做也罢,洗手给他做马仔算了“。

但是这会儿刚刚加入到朱元璋阵营的刘伯温是坚决劝朱元璋打陈友谅的,最终双方在龙湾爆发了战争,陈友谅的船虽然很大,只不过进了龙湾之后就掉不了头,趁着这个功夫,常遇春和冯胜两个人领兵直接就是一顿打,把陈友谅都给打懵了。

注3:《明史》: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

而朱元璋亲自参与的规模最大的一仗,那就是鄱阳湖之战,两边也是打了36天,期间朱元璋差点就被陈友谅给干掉,当时陈友谅这头也有个猛将叫做张定边,他认出了朱元璋的船之后,领着一队人打算直接给朱元璋搞一个斩首行动,朱元璋这边也是好巧不巧的船搁浅了,怎么都走不了。

当时朱元璋也被吓坏了,当张定边就要杀过来的时候,常遇春是一个急转弯杀了回来,搭弓就是一箭,一下子就把张定边阻断在朱元璋前面。常遇春在确定朱元璋的安全之后,领兵逆着长江绕到了上游,出其不意地给陈友谅狠狠打了一个闷棍,不仅将敌军击溃,陈友谅也在这一战当中被杀。

之后常遇春更是领兵直取武昌,活捉了陈友谅的另一个猛将张必先,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陈汉政权被灭,朱元璋在南方最大的敌人从此被干翻,后来朱元璋在攻打张士诚的时候,直接是打的张士诚连城门都不敢出,说常遇春是元末明初的第一狠人,那完全算不上是夸张。

随着南方逐渐被平定,到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正式宣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派徐达、常遇春两个人领军25万直扑元大都。

出征之前,朱元璋说过这样一段话,之所以派这两个人去摘蒙古人的桃子,不是说你们其他的武将水平不够,而是因为论起治军管理,还有统筹规划,你们都比不上徐达,要是论起冲锋陷阵,你们都比不上常遇春,那这话一说完,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可见常遇春的战斗力,那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但这也是朱元璋与常遇春见到的最后一面了。

徐达与常遇春先是攻破了通州,元顺帝眼看京城又保不住了,领着太子跟皇后逃离元大都。明军打进了大都之后,朱元璋就把大都改名为北平,之后又一路往西,先是打跑了王保保,之后又招降了李思齐。

可就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时候,北元丞相也速打算夺回元大都,徐达就赶紧派常遇春去救援,常遇春不仅打退了元军,之后又一路往北打下了元上都。

要知道元朝一共就仨都城,除了元中都是被元仁宗下令废除之外,元大都和元上都全是被常遇春给拿下的,加上之前干翻陈友谅、张士诚的战绩,明初开国,可以说有一半的军功都和常遇春有关。

到了洪武二年的六月份,朱元璋正式下令让明军回朝。徐达仁是瘦了一圈,但最起码他人是完完整整的回到了南京。可就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常遇春拖着病体走到了河北柳河川的时候,突然就去世了,享年40岁。

由此可以断定,常遇春的死因肯定是和朱元璋没关系的,因为这会儿明朝刚刚建立,正是彻底消灭北元的关键时期,朱元璋就是再疯狂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干掉自己的首席冲锋官。

那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和常遇春本身一直处于高强度的战斗状态有关。

咱们梳理一下当时的时间线,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常遇春领兵从安徽打到了江苏,然后又一路打到了河北、陕西,之后又打到了内蒙古。

常遇春这个人和徐达那种指挥官不一样,他是那种打仗了肯定要亲自拿刀去砍的那种人。那这种高强度的作战之下,身体被掏空也很正常。

像赵匡胤、皇太极、多尔衮这种经常领兵的人,全都是突然一下人就没了。

时间回到洪武二年的七夕节,当常遇春在柳河川脱下了沉重的盔甲,本来就浑身冒汗的情况下,再被冷风一吹,人瞬间就中风了。

人的免疫力一下降,那些之前的刀伤剑伤立马就开始发炎,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种炎症基本上就是绝症。

常遇春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回不到南京了,就赶紧把李文忠叫过来交代一番,然后人就瞬间去世了。

他出征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正式称帝,所以历史上的常遇春与朱元璋虽然相伴了14年,但是常遇春是没有见到过朱元璋登基后穿龙袍的样子。朱元璋也没能够见到开平王向自己行臣子礼的样子。

朱元璋这个人很少会展现出自己情绪崩溃的那一面,但是当常遇春去世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他是少见的痛哭流涕,不仅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配享太庙,就连他的葬礼。一向对礼仪细节非常敏感的朱元璋,怎么都觉得礼部给常遇春定下来的葬礼规模太低了。最后朱元璋是指名道姓的规定,要仿照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的葬礼规模来安葬常遇春。

因为在此之前,赵普的葬礼是中国历史上所有臣子当中规格最高的一个。

注4:《明史》: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的时候,六个公爵里面五个是开国功臣,唯独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是个明二代,因为这个爵位在朱元璋的心里其实就是封给常遇春的,就连常遇春的女儿也被朱元璋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标做太子妃。

在朱元璋的心里,如果不出意外,那常遇春的女儿就是明朝未来的第二代皇后,那从这儿就能够看得出来,在朱元璋的心里,对常遇春那是绝对的信任,两个人的关系也比民间的那种乱七八糟的小说要铁的多了。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0 阅读:95

傲芙聊宇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