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字想必大家都熟悉,本指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用以坐、卧或炕等。但“席”字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已经和原始字形差别太大了,看不出是一领席子的样子。
“席”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块用藤茎或竹篾编织成的长方形席垫,垫子上布满纵横交错的人字形织纹。金文字形发生变化,写成会义结构,是在“厂”字里面增加一个“巾字”,“厂”本指岩崖,在这里借指崖屋;“巾”指粗布。整体字形表示用布垫阻隔崖屋地面的湿气。
籀文则综合了甲骨文、金文字形,表示崖居之席。楚简字形又在此基础上增加竹字头,强调由竹篾材质。篆文异体字综合金文字形与籀文字形,并误将籀文字形中代指崖屋的“厂”写成“庶字头”,也是“庶”的省略,即平民化、普遍,表示远古时代草垫、竹垫在民居的普遍使用。
炕席纹路
故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从巾,庶省”。意为:席,指竹垫子。《周礼》上说:“天子、诸侯的席子,有用黑白斧形图案绣边的装饰物。”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省略“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接下来说说“席”字里面是什么字(见上图),这个字读作mián(读音:棉),也写做:芇。含义为相当,也指围棋不分胜负。需要说明一下,这个字和“席”字的演变没有任何关系。
《康熙字典》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