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受日本袭击,美国海军基地沦陷,大量舰艇和战机毁于一旦,2000多名美军士兵不幸丧生。这一事件激起了美国的怒火和震惊,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美国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回应珍珠港的袭击,对日本实施大规模的海空轰炸,试图削弱其军事能力和战争意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做出了使用原子弹的决策,这一决策涉及到战争的持续时间、美军和盟军的伤亡情况以及日本对投降的态度等多重因素。美国认为原子弹的使用可以迅速结束战争,摧毁日本的实力,避免更多的美军伤亡,并迫使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在实施原子弹投掷之前,美国空军通过战机撒下了大量传单,共计约6300万份,通知居住在广岛和长崎的日本人撤离。传单上写着警告内容,类似于“你们的城市即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你们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立即撤离”等。同时,传单还标注了轰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而,面对这些传单,为何日本居民没有纷纷撤离呢?
首先,日本对于传单内容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在战争期间,日本视美国的宣传为有意误导,认为这是为了扰乱其军心,将这些传单看作是敌方的欺骗手段,以扰乱日本的防御布局。
其次,对于轰炸而言,日本人早已屡经不断的经历过,例如美国对东京等城市的多次轰炸。因此,他们对于传单中警告的威胁可能产生了麻木,认为这只是和之前轰炸没有本质区别,不足以让他们感到需要立即撤离。
最后,当时的日本人对于原子弹的威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当时,原子弹的威力和毁灭性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人对于原子弹的威胁感到怀疑,可能没有意识到它会给城市带来如此巨大的破坏,误认为与平时的轰炸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没有感到需要紧急撤离的必要性。
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日本人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为天皇效力是无上的光荣。在天皇未下令撤离的情况下,他们坚信自己是不会离开本土的。此外,他们甚至准备了“一亿玉碎”计划,准备和登陆的美军同归于尽。因此,这些传单在当时对于日本人而言可能仅仅是废纸一张。
当时的广岛和长崎居民像往常一样,积极参与军需生产,进行军事训练,准备随时为天皇而战。因此,在原子弹投掷之际,这些城市的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巨大威胁。
总的来说,虽然当时的传单发放有着善意的目的,但由于多种原因,日本居民未能及时撤离,最终导致了广岛和长崎的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