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特朗普搞了一连串外交动作,一日之内,他先后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表面上高呼“和平谈判”,实则步步为营。从催促停战到勒索“还钱”,从强调“北约不切实际”到觊觎乌克兰稀土资源,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脑子里只有交易。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通话,他高调宣称“双方同意密切合作以结束冲突”,甚至抛出“互访”提议,试图营造美俄关系缓和的假象。此外,他还直言“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切实际”“乌方难以收回全部失地”,直接否定了乌克兰的核心诉求。可以看出,特朗普既想摆脱美国深陷欧洲安全泥潭的负担,又想通过施压乌克兰让步,以换取俄罗斯在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红利。
而紧随其后的美乌通话,则将特朗普的“生意人底色”暴露无遗。他单刀直入地要求泽连斯基“确保偿还3500亿美元援助”,并派遣财长贝森特赴乌“盯紧钱袋子”。其实在2月3日,特朗普便公开暗示“美国继续无偿援乌是愚蠢的”,并提出以乌克兰稀土资源抵债的构想。
特朗普为何对乌克兰稀土如此执着呢?要知道,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与军工领域的“维生素”,长期被中国主导供应链,美国近年来虽然加速本土开采步伐,但远水还是难解近渴。乌克兰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前十的国家,自然成了特朗普眼中的香饽饽,如果能迫使乌克兰签订长期资源供应协议的话,那么既能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铺路,又可以削弱中俄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乌援助资金本身就是笔糊涂账。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国会批准了1770亿美元援助,但泽连斯基称仅收到750亿美元,“消失的千亿”去哪里了呢?而特朗普此时翻旧账,目的也十分明显,既能将矛头指向前任政府腐败,又能借“审计援助”之名,重新掌握对乌资金流向的控制权,为后续的美乌资源协议扫清障碍。
特朗普的“小算盘”看似精明,实则有着多重风险。其一,强行搞“资源抵债”,可能激化乌克兰民粹情绪,更可能引发反美浪潮;其二,美俄私下勾连可能将动摇东欧盟友的信任,美国如果为短期利益牺牲乌克兰领土完整,很可能导致北约内部分裂;其三,稀土协议看似利好美国,但乌克兰东部矿产多位于战乱区,基础设施都破坏严重,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美方贸然投入的话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特朗普的功利主义外交,直接把“盟友”视作可交易的资产,他根本没有想着“国际规则”,而是只看重“欠债还钱”,这样一来,美国长期塑造的“自由世界领袖”人设恐怕就要加速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