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栋现在是一位书籍设计师,他曾放弃原来的“铁饭碗”工作,花费13年时间一直专注于研究一门极其冷门的艺术——龙鳞装,在此期间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龙鳞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已经失传千年之久,但现在张晓栋成为了这门技术的唯一传承人。
他是怎么样重现龙鳞装的?又为什么要研究这门技艺?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天生制书人张晓栋曾说,“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好了,我天生就是要为制书奉献一生的人。”他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国企工作可是他却去了一家书籍印刷社,在此之前他没有任何制书经验,而且他家也没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可奇怪的是他却从小对书本就有浓厚的兴趣,他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父母是普通工人,小时候父母出去打工,他就会去库房,库房里堆了很多父母的旧书,因为年纪小他其实并读不懂书上的文字。
他只是被那种优美的排列组合所吸引,在想念父母的时候,就会翻开书本消磨时光。上学后他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有一次他看到了关于制书的书籍,一下吸引住了他,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他就开始研究古代书籍装帧技艺,发现这门技术非常高深莫测,尤其是龙鳞装更是巧夺天工,让人震撼。对书本的情结早在他小时候就根植在他心底,因此毕业后他选择了去北京闯荡。
重现江湖失传“龙鳞装”2008年张晓栋刚来到北京闯荡,就因为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对龙鳞装的描述,他就下定决心要复原这一失传已久的技术。想要重现这门技术并不容易,他13年来,日日夜夜的钻研,最终完成了令国内外都惊艳不已的龙鳞装。
当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很多人都认为纸质书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他不那么认为,他觉得如果他做出了一种书,可以满足人们眼睛、耳朵、鼻子、嘴、身意五感的需要,那就一定不会被时代淘汰。
因此他开始了他的制书生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印刷技术协会,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印刷技术方面的专家,他就慢慢开始学习摸索,就入了行。关于龙鳞装的记载非常少,因为历来都是皇室传承,只有天子可以用,技艺被封锁慢慢的就失传了。
他找了很多前辈登门请教,有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故宫博物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宋纪荣等,他虚心求学的态度也让行业内很多大师感到欣慰,毕竟现在已经很少年轻人愿意去做这样枯燥的研究了,大家也都尽量帮助他。
之后他不断的学习知识,查阅资料,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天天钻研,连地上的纸屑都落了满地,他的工作室里还有两个人和他一起,他说之前也有很多人,可是干不了多久就跑路了,大家都不愿意去做这样枯燥的工作。
而且所有的作品也都是他自己花钱完成的,他的老师吕敬人总是会关心他,怕他连饭都吃不起了,可见张晓栋当时过得多艰难,他说每次他没有钱了,觉得自己快饿死了,就会突然有人来买他的书。
制作过程中他遇到很多困难,连纸张都需要精挑细选,通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哪种材质的纸张更加适合。而且粘连过程不能有一点褶皱,他对龙鳞装这门工艺非常严谨,因为他想让龙鳞装的重现刷新大家对书本的认知,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整个工艺有50多道工序,容错率为0,要考虑各种因素,连笔尖的厚度都要考虑在内。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一直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
他曾经也崩溃过,好不容易把217页子毫无误差的粘连好,结果跟底纸连接时出现了褶皱,只能从头再来,当时他也曾想过放弃吧。
可是看着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久的努力,就不舍得放弃,他每天就吃点饼和咸菜生活过的非常艰辛,这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13年来一次次的失败后重头再来,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十三年间张晓栋完成了7本龙鳞装书籍,第一部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有八米长,打开的时候就像龙在空中飞舞,错落有致的纸页有规律的翻飞,密密麻麻的文字随着纸页若隐若现。
宋代《墨庄漫录》中曾形容龙鳞装“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阅读时有“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之感。张晓栋真的做出了只有在古书上记载过的龙鳞装。后来他也因为这个作品获得了中华印制大奖,张晓栋也成为了龙鳞装唯一的非遗传承人。
龙鳞装被更多人知道后来他又花费4年时间做了《红楼梦》,重达400斤,之后还做了可以随着光和风变幻莫测的《千页》,看过的人都称之为奇观,2022年9月他带着部分作品到法国巴黎大皇宫展出,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人去参观过他的工作室,说他用到的工具非常简单,一把刀、一支尺子、一根笔、一个熨斗、和一叠厚厚的纸张,制作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力,一步都不能出错。看到张晓栋翻阅自己的作品,满眼都是爱惜。
十几年来他一直专注于一件事情,他说“制书是一件很清贫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但它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想象,永远都做不腻,做不到头。”他的内心真的对龙鳞装非常热爱,大家都有目共睹。
他被官方认定为唯一的龙鳞装非遗传承人,获得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还受邀参加了威尼斯艺术双年展、香港艺术周等国际艺术盛会,他的作品已经走向了全世界,让全世界都惊叹龙鳞装的文化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术结合张晓栋有一个新的作品是和赵普老师一个文化学者一起合作的,讲述的是十个朋友交往的小短文,用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在这个作品里他用的了蝴蝶装,在龙鳞装的基础上他又开发了很多新的方式。
他认为蝴蝶比较浪漫,融入到这个友情题材的作品里非常合适。并且他认为作品应该通过时间衡量,不管过去过久,这个作品都会散发这自己独特的魅力,他的每一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装帧形态也不一样,他赋予了每个作品不一样的生命力。
而且我们不要给作品设限制,让它有更广阔的定义,把现代的科技技术运用的传统非遗里,也是不错的尝试,本来艺术就具有包容性,只有足够开放,创造力才会越丰富,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接纳新的东西,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龙鳞装代表过去,千页代表未来”这是张晓栋说的话。他认为龙鳞装是他学习千年前的技术传承,但千页就像未来的遥想。他第一次带着作品去西藏参加展会时,由于气候原因,龙鳞装的书页变得非常凌乱卷曲。
由此他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表达千页这个作品,对龙鳞装进行改进。在大家都觉得电子书会替代纸质书的时候,他用这种创新的方式吸引大家重新阅读纸质书。图案带来的刺激感强于文字,他就让大家先能看到一副完整的图画。
从而产生兴趣去翻阅,随着书页的翻动,画面也会逐渐消失,这样的阅读体验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而且他做的书在纸张气味和触觉上也不一样,让你的身体所有感官都在与书本对话。如果有机会真想去看看他的作品展览。
是张晓栋13年的坚持,才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么好的作品,每个非遗传承人都值得我们尊敬,为他点赞!
信息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video/6832080882812060174/?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