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君科技 排版 | C君科技
大鱼号原创文章,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英国巨头公布决定“芯片”问题是当下困扰我国最大的技术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缺芯少魂”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而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国企业也是付出了巨大努力,如今在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在芯片领域,由于其产业链过于冗长,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突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华为也是在关键产业链方面进行布局,而并非是全产业链布局。
至于剩下的关联产业链,我国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不断加码中,其中在芯片指令集架构方面,龙芯中科就实现了我国在芯片指令集架构领域的从无到有,而EDA软件方面,最近中科院也是传来了捷报,一系列的技术突破都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芯片国产化发展。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麻烦也是随即出现,最近一段时间,安谋科技的高层更换问题引来了国内外舆论的热切关注,外媒更是将这一次对于安谋科技高层更换的决定解读为,软银公司通过ARM公司意图夺回安谋科技的掌控权。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安谋科技并非是ARM的子公司,而是ARM公司和我国资本合资成立的服务于我国市场的公司,并且由于中资占股超过了51%,所以控制权一直在我国手中,但是,就在4月30日ARM旗下公关公司在发送的邮件中表示,安谋科技已经聘任了新的CEO,并且公章和营业执照也已经更新,这一波操作一出,似乎意味着ARM这家英国巨头开始向外界公布决定表示,已经成功获得控制权,要不然公告也不会从ARM旗下的公关公司发出来了。
中科院院士果然没说错而在5月6日,安谋科技新上任的高层也是亮相,并否定了外界的相关猜测,表明外企对于安谋科技并没有控制权,但是即便是如此,舆论依旧有很多的质疑声和不确定声。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从这一次安谋科技公司高层更换的风波来看,该来的还是来了,之前安谋科技在国内市场具有独立的授权能力,如今却是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也让ARM架构能否继续保持中立的位置引人联想。
而面对着如今的情况,不得不说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果然没说错,在2021年12月20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倪光南院士就表示,我国可以适当聚焦RISC-V架构发展芯片产业,从而抓住快速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机遇,并不受外国垄断架构的制约,将芯片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倪光南院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RISC-V架构不同于ARM架构,是一套完全开源的指令集架构,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中立、开放的存在。
总结如今安谋科技高层替换风波也的确引人遐想,如果未来ARM架构真的不再为我国高科技企业服务的话,那么其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了台积电的停止代工,因为台积电停止代工,我国还可以在28nm产线上实现国产可控供应,但是如果ARM架构停止授权,那么我国基于ARM架构设计的芯片将很难再得到后续迭代,这个影响就涉及整个相关的软硬件生态,甚至可以造成芯片产业发展停滞。
所以发展RISC-V架构势在必行,当然,另外我国也有龙芯中科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架构可以使用,但是当下还需要给LoongArch架构成长的空间,所以最好的方案就是,ARM架构发展维持现状,RISC-V架构和LoongArch架构的发展开始加速。
毕竟谁也不知道ARM架构能否一直供应。
科技自媒体撰稿人,以不一样的视角,解读不一样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