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66万亿元。湖南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不久前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形势下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记者:湖南如何立足实际抓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落实?出台了哪些具体措施,又是如何扎实推进的?
沈晓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关键节点亲自为民营经济发展把脉定向、加油鼓劲。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如既往的关怀重视,释放了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全社会引发了热烈反响,湖南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十分振奋、备受鼓舞,热情拥抱“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湖南省委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民营企业座谈会等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鲜明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不移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好“店小二”“服务员”。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近期,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在政策方面,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做“加法”,就是围绕民营企业最想得到的支持,出台一批小切口、真管用的专项政策。做“减法”,就是废止一些不合时宜的、束缚民营企业手脚的政策。比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运用“湘易办”APP等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实现“检查要赋码、进企需亮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民营企业不必要的干扰。
二是在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总体比较低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两个进一步下降”。第一是进一步降用能成本,通过推动外电入湘,让企业用能更便宜;第二是进一步降物流成本,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10年下降。
三是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重点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用机器管招投标,用“‘公事公办’的电脑”代替“懂人情世故的人脑”,让民营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土地资源出让等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真正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落细落实座谈会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既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支持政策,又坚决废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二是既关心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又关心支持民营初创企业;三是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妥善处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既支持民营企业在经济主战场上大显身手,又支持民营企业在参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五是既鼓励民营企业担当作为,又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记者:当前,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如何?近年来,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沈晓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湖南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66万亿元,贡献了全省50%左右的税收、7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的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概括起来就是“57999”,可见民营经济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南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投身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具体来讲:一是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比如,三一集团的挖掘机销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冠军,山河智能的静力压桩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等等。二是在科技创新中显身手。比如,蓝思科技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核心供应商,特别是脆性材料在行业占主导地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90%;去年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8个,省“三尖”创新人才有95%在民营企业。三是在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去年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7.7%的进出口总额;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出口的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产品同比增长138%。
近年来,湖南相继推出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并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榜单中,湖南连续4年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
记者:近年来,湖南聚焦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哪些可触可感的成果?
沈晓明: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湖南重点在3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探索企业投诉和建议“一站式”办理新机制,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产业链长到一线”等行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7.2万多个。
二是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手段,积极帮助民营企业降本增效。比如,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多式联运、提升交通运输效能等举措,去年全省社会物流成本下降0.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7.5%下降到2024年的14%,实现“十连降”,并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扎实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通过项目建设、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在降低用能成本方面,通过优化分时电价执行政策、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宁电入湘”早日建成投用、积极谋划“疆电入湘”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事项,充分挖掘用能降价减负空间,去年湖南省工商业平均电价下降6个百分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共计91.8亿元。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强化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去年全省减免税费564.2亿元、金融让利202亿元,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8万亩、盘活低效土地18.5万亩,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4亿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湖南将如何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沈晓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释放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关心、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湖南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下一步,将在提升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实效性上下功夫。
一方面,既做政策的“加法”又做政策的“减法”。所谓做政策的“加法”,就是以民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滴灌”,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台更多类似“锂十条”“菜十条”“合成生物制造十条”等企业家一看就能懂、拿来就能用甚至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的务实管用政策举措。所谓做政策的“减法”,就是全面清理省内现行政策文件,在广泛征求全省1000家民营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束缚民营经济手脚的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松绑减负,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另一方面,既注重政策系统集成又抓好政策落细落实。把实打实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打好政策“组合拳”,并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推动财政、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提升政策整体效能。同时,健全政策直达快享、跟踪评估等机制,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好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胡文鹏 谢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