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那时歼20还处在定型前试飞阶段,杨伟总师在那年谈下一代战机时曾这样说道:我反对将现有的技术简单组合后就视为一个新的东西,未来仍然需要跨代的技术进行推动,例如新的材料、新的探测方式、新的作战武器、新型发动机等等。我们现在正处在新技术诞生的前夜,它的出现将为世界航空武器的研发提供新的支撑,而我们或许就是这些技术的拥有者。
如今两款六代机横空出世,中航工业用雄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确就是“新技术的拥有者”。
以歼36为例,该机为构建全向宽频隐身优势,翼面布局全面做减法,相当简洁,简洁到只用一个词就能形容,就是“三角形”。
歼36可以说是“三无”,既没有垂直尾翼,也没有水平尾翼,更没有鸭翼,是典型的飞翼式布局,在这种条件下还要有高机动能力。
三台发动机的暴力推进,以及相当充裕的翼面积,使得该机的翼载荷特别低,这就为高机动创造了条件,但这仍然不够,还需要复杂的飞控设计,以及灵活的舵面设计。
可以看到,歼36机翼尾部设计有多个开裂式舵面,如何能让这些舵面在飞行员需要的时候快速响应呢?
尾部翼面就尺寸而言是非常薄的,再有开裂式布局,舵面就是薄上加薄,这就对作动机构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工况条件。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国就攻克了可以连续转变弯度的“柔性舵面”技术。
早在以歼10、歼11为代表的四代机阶段,翼身融合技术就开始了工程应用,而到了六代机阶段,则将翼身融合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柔性舵面就是面向“翼身融合”和“轻质高效的变形应用需求”发展而来,这种舵面可以与飞机机身、机翼等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几乎没有缝隙。
六代机的颠覆式创新正是靠这些点点滴滴的新技术突破,以及大系统工程组织能力的养成,才得以实现。
用户77xxx90
中国军工牛逼!!!!
非木林
高级货,相当于垂尾,起到稳定作用
沉默无法伪造 回复 04-14 23:54
这个舵面是不是应该可以在跨音速飞行或者正常高速飞行时能够放平跟翼面保持一个平面?别的不说就那样一直撇着飞行阻力肯定不会小,因为目前看到的只是在低空、低速范围内试飞
江湖行走
五代机美国人定标准,六代机由我们来定标准。
用户36xxx06
每个不起眼的零部件,都是黑科技。祖国万岁
SPIAOI
哥哥,动图涉密了吧?
小宝儿 回复 02-27 12:27
公开的,这玩意儿是材料与控制结合,没几个国家能玩
哦呵 回复 02-27 21:51
泄密又如何?他们玩不了!
esther囍
机腹进口还有四代机的特点
狂人 回复 02-19 13:17
嗯!有翅膀和莱特兄弟当年的差不多。
心如止水 回复 03-06 17:00
没进气口那得是七代机,上电推,空天飞机。
心如止水
三角翼远端的舵面主要是用于细微姿态控制的,飞机的激烈俯仰需要中近端那几个作用筒控制大面积机翼来完成,单三角翼的缺点是飞机连续转向时舵面由于喘流的原因效率下降,还需要推力矢量发动机改变喷气方向来弥补,印度阿三那飞机由于没这技术所以几十年都解决不了机动性问题。
梦想的颜色
变形还能保持流畅的曲线,也就高级隐形战机才能逼出这样的设计工艺,这个是工业设计的创新巅峰。
暖城雯霖
下一代就是飞碟了。人工场技术
不喝酒
杨伟早说了六代机是变形的
xiao手栤凉
反正减速的时候,屁股像花一样的打开了
安然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参叔
三台引擎的战斗机,这得多强大啊
Amber_niu?
杨总说没说不知道,但是就这发展,想证实
千里江山
从鸟儿身上得到的技术
用户15xxx14
变形机翼,高级玩意,只有中国有这特殊材料、结构设计、控制算法和制造工艺
铁马冰河
卧槽,原来如此!机翼竟然是柔性的
江山伟大
说不定就是敌特用来吊起情报的
gdpengyun
一切都得经过实战和市场的实际
盲目自卑是种病 回复 03-22 19:11
话都说不利索,垃圾
蓝色陀螺
这就是空间站制造的作用!
kaka 回复 02-20 07:02
航空航天分不开。
339527
四无,连尾焰都没有
张哥漫剪
美国可能30年内都掌握不了这技术吧[呲牙笑]?除了被泄密了
裁缝
洒洒水而已
朋友你好
老杨已经不知所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