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的时候觉得很不公平,妈妈跟着爸爸一起喊爷爷奶奶“爹、妈”,而爸爸却管姥姥姥爷喊“伯、娘”。
可是这是当地的习俗,女人出嫁以后就是婆家的人了。
妈妈说以前大家族还没分家时,一家之主是奶奶,家里的点心、水果奶奶和姑姑随便吃,但是妈妈大娘和婶子三个就很拘谨,干活靠前,吃东西靠后,就连做饭,奶奶都要贴边贴上几个玉米饼子,全家人除了三个儿媳妇,都吃白面馒头,只有三个儿媳妇吃玉米饼子。
奶奶不会直接让她们吃玉米饼子,但是三个儿媳妇都很识趣,直接拿玉米饼子。
姐姐2002年就结婚了,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跟姐夫挑明:我喊你爸妈,你也要喊我爸妈。
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我们那个地区的称呼就发生了转变。
这是一个进步,代表着时代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了。
谁知道变着、变着就变过头了,大概老人们怎么都想不到,到现在已经有儿媳妇拒绝喊公婆“爸妈”了。
网友爆料,弟媳妇从来不叫爸爸,爸爸替她带娃10年寒心
看了一位网友的爆料,这位网友的爆料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弟弟结婚十几年,弟媳妇从来不喊爸爸。
2、逢年过节,弟媳妇抵触回婆家,就想在自己的小家,即便回婆家也是不合群。
3、弟媳妇拒绝跟婆家的亲戚交往,不让婆家人住到自己的家里,但是却允许娘家人随时到访。
4、弟媳妇拒绝借钱给婆家人,哪怕是救急用的,有借有还,也不允许。但是弟弟买房子的时候,亲人们都有帮忙。
5、老爸帮着弟媳妇带娃10年,依然换不来一声“爸爸”,真让人觉得寒心。
看完这位网友的爆料内容,有一些感触,但是从内容上看,我相信这些都是存在的,但是一定是不全面的,这是站在叔伯的角度来评价弟媳妇,一句话就透露了他对弟媳妇的偏见,“老爸帮着她带娃10年”,这已经暴露了他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了。
这位儿媳妇可能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至于说不允许婆家人到自己家,却允许娘家人到自己家,就很没有必要说出来,她跟婆家人不熟悉,跟娘家人本就是一家人,能跟自己的姐姐住到一起,难道就应该跟小姑子住到一起吗?
再看,公公带娃,不是帮儿媳妇带娃,不能什么事情都往儿媳妇身上揽,要帮也是帮儿子。
儿媳妇不叫“爸爸”,要对她做出评价,要先看女婿是不是正常称呼老丈人和岳母。
客观全面,才能准确评价一个人。
再看,兄弟姐妹小时候关系亲密,一旦成家以后,就成了亲戚了,成了小家庭的外人了,这一点必须要接受。
而关于借钱这件事,如果当初确实都帮过小两口,那小两口持有感恩之心,应该不至于不帮忙,真的不帮忙,那就是真的有问题。
小家庭是两个人的家庭,不要总是指责一个人
这位哥哥始终在指责弟媳妇,从来没有提及弟弟这个人,弟媳妇跟婆家人关系不好,一定不是单方面的,也要看婆家人对她的态度,另外还有关键人物就是她老公。
他应该指责的是他的弟弟,而不是弟媳妇。
假使他的所有指责都是真实的,那就更应该指责他的弟弟。
既然老婆有这些双标的行为,作为小家庭的另一个重要分子,难道不应该站出来指出她的问题吗?
比方说,关于称呼的问题,如果他能够称呼岳父母“爸爸妈妈”,老婆却拒绝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为“爸妈”,那就要站出来跟老婆谈一谈这个事情。
再比方说,如果妻子在娘家人面前开朗乐观,但是在婆家人面前拒绝沟通,允许有过渡期,总要有一个熟悉的阶段,但是如果一直如此,那同样要站出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类似的案例,媳妇很强势,儿子基本上听媳妇的话,媳妇就成了别人指责的对象,那个懦弱的男人却好像没有做错什么一样。
弟媳妇对爸妈不好,不要去直接指责儿媳妇,正确的做法是跟弟弟沟通,指出弟弟的错误行为,这才是正理。
因为指责弟媳妇的结果,只能是让弟媳妇更加排斥这个家庭,这件事应该是弟弟来做。
婆媳矛盾的关键人物是在中间的男人
人们总是在谈论婆媳矛盾,总是把锅甩给这两个女儿,容易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不是中间的男人,这两个人谁认识谁,谁又在乎谁呢?
如果儿子情商高,会处理家务事,那么妈妈就一定不会和儿媳妇闹掰,即便是有小矛盾,也都不打紧。
如果儿子情商低,即便儿媳妇情商再高,婆媳矛盾、家庭矛盾也依然是一波接着一波。
所以,以后再遇到婆媳矛盾的问题,女人先保持冷静,先去分析男人的问题,矛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