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寒假叠加春节假期比较长,我接连去了北京、广州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在北京住了2晚,在广州住了一晚,在深圳住了四晚。
这也是疫情宣告结束之后,第一次在春节期间出远门游玩放松。
之所以没有选择各种热门地区和城市游玩,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人流量太多,买不上票,影响游玩兴致,所以采取了反向过节的方式。
因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为劳务输入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前来创业就业,每年到了春节之时,节前这些城市是外流,节后则是回流。
反向过节的话,恰好与这些返乡过节的人错开了。
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们见识一下一线城市的繁华,开拓创新一下视野,也增长一些见识。
虽然此行很累,但目的基本上达到了,既让我领略了一线城市的发达,也让孩子们打开了视野,更坚定了我今后让孩子们前往一线城市上大学的念头。
当然,当下他们还比较小,说不定今后其他地方也很好,也会改变我的想法。
不过,此行也更加印证了我一直秉持的观点:读大学就是选城市。
为什么读大学就是选城市?
第一,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不断发展,今后人口会更加向一线城市以及少数核心城市流动,其他地区将面临发展瓶颈,逐步走向萧条。
2023年眼见的萧条是显而易见的现象,一家又一家的商铺关门,一家又一家的商场关门大吉,放开限购也没有人买的房地产市场……无不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一年大部分人都过得蛮艰辛,即便是体制内工作也是如此。
但是,相比于普通地级市、非核心城市而言,一线城市及少数核心城市依然欣欣向荣,一片和谐向上发展的态势。
不管是北京还是广州、深圳,虽然在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过年期间,但我所到之处无不透露着勃勃生机,无不昭示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在一线城市,依然延续着疫情之前的繁荣,甚至已经超过了疫情之前。
而我们大多数人所在的城市,却再也回不到疫情之前的样子了。
平心而论,论GDP总量,长沙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领先于国家中心郑州、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城市合肥,更遥遥领先于南昌、太原等中部地区省会城市。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长沙的GDP总量排在15名左右,在省会城市当中位居前列,算是可圈可点的核心城市之一了。
但是,相比于北京、广州和深圳,长沙还相差甚远,更别说跟上海相比了。
如果只拿GDP总量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对比的话,长沙落后广州至少十二年,落后深圳至少十五年,落后北京至少十八年,落后上海起码二十年了。
如果你选择长沙读大学,即便是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高校,你今后毕业就业的起点都要比一线城市同等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低不少。
因为在这个就读城市里所接触到的人和物,以及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是不一样的。
我们每个人在大学里面所学到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限,更多的是通过学校这个桥梁,学会如何学习,并且通过周边环境,以及相关事物而成长。
虽然长沙的幸福指数很高,房价特别低,消费水平也不高,但是相比于未来的长远发展而言,这些都有点微不足道。
当然,如果目前已经在一线城市功成名就了,只是想过一下非常安稳的日子,再回到长沙等内陆非一线城市、非一流核心城市生活工作,那还是非常不错。
如果正处于奋斗的年纪,正处于求知若渴的时期,选择一线城市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第二,一线城市所带给你的眼界和见识,是其他非一线城市所能提供的,这种亲身实践的结论比任何空洞的理论讲解都更有力。
我建议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空闲时间的家长,都应该多带带孩子去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发展差距,感受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树立起奋斗的信念。
也许有些话说出来不好听,但话糙理不糙,说得都是大实话、大白话。
比如,宁要深圳一张床不要西部地区一套房。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和语句。他们共同展现的就是城市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毕竟城市文化的熏陶在学校是学不来的,是花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的知识获取过程。
无论是在青春年华时期的学生时代还是在奋勇拼搏的青壮年时期,选择一线城市及核心城市,都是非常明智之举。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放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