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想飞的女孩》,观众评分仅为2分,排在倒数第一 ??
不由的感叹,那些制作不够真诚,想通过国外展演“镀金”做噱头的国产电影,现在已经彻底行不通了。

就拿这一次的《想飞的女孩》电影来说。
其实一开始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印象还不错,因为该片的女导演文晏,不管是做制作人还是当导演,作品我都很喜欢。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她以制片人的位置进入电影市场,在她因为执导电影《嘉年华》获得极大荣誉时,她能很松弛的劝解新锐导演,要客观的选题、选立场、避免创作冲动。
我对她的整体印象是一位全局观、思想认知、电影立场、艺术处理能力都很“硬核”的女性电影人。

而且文晏与柏林电影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毕竟她制片的《白日焰火》曾斩获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她自己在2019年也是柏林电影节唯一一位中国评委,按照国外电影节惯性,即便这一次文导制作的《想飞的女孩》不太如大家心意,也不会给太多的难堪。

可谁能想到,《想飞的女孩》在柏林电影节口碑恶评如潮,这是一点面子也没有给啊!
但这怪谁呢?
如果说我们的《哪吒2》在海外遇到恶意排挤,我能撸着袖子和恶评对着干,那是因为有《哪吒2》电影本身的底气做支撑,怎么吵我都不心虚。

可《想飞的女孩》口碑倒数第一,我能怎么办?有一种尽快戴着口罩悄悄溜掉的冲动,因为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曾经拍出过《嘉年华》的文晏,这一次能将《想飞的女孩》拍的这样糟糕。
首先让我极度不舒适的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故事,用电影简介的方式来介绍就是,文导希望拍一部具有黑色犯罪风格的女性成长抗争类型电影。

这其中涉及时代变革、心理创伤等一系列元素,按我的理解,是一部极有深度的文艺类型电影,也很符合文导制作的气质。
但《想飞的女孩》实际呈现到我们面前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开局就是电影叙事方式让我不舒服,很多剧情已经进入一个紧绷状态,正常情况下应进行适当切换,但是这部电影不仅不回避,反而硬性尬演。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文导的《嘉年华》,在叙述时就懂得内敛克制,包括那些敏感不堪的剧情都没有为了商业效果刻意尺度化,有一种真实的如鲠在喉之感。

相比《嘉年华》的品质,《想飞的女孩》不管是叙事方面,剧情渲染、还有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瑕疵,总有一种刻意营造的空洞感,看完特别拧巴。

我个人猜测可能是上一部《嘉年华》虽然口碑和艺术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就,可是这部高分电影在商业市场关注度却不高。
我记得《嘉年华》这部电影当时首日排片非常之低,仅有1.2%,票房更不用提了,让很多业内电影人唏嘘不已。

可能是这样原因,导致导演想要做一部非纯粹文艺电影,《想飞的女孩》保留些文艺片的基本调性,同时又想拥抱主流市场,从选角到犯罪悬疑类型电影元素的倾斜,都算是文导的市场妥协。
可惜她没有平衡好,以至于电影最后给人的感觉多少有点儿不伦不类。

更糟糕的是在柏林电影节上,双女主当中的刘浩存在媒体问答环节又翻了车,当时一记者向女主提问:“你们是怎么建立跟角色的连接……”
刘浩存却答非所问,她说:“我觉得创作是一件非常伟大和有意思的事情,而且我们可以跨越国界跟大家交流,还看到各国的优秀文化,我感到非常荣幸,也谢谢大家的提问”。

这样没有意义的回答,极其泛泛,在这样一个为作品做宣发的时刻,主演居然连“角色建立”都说不出来,可见对角色的理解多么敷衍。
你要说这样的演员能演出什么有深刻意义的角色,我也是不太相信。

我估计文导对于这部电影的满意度也不是特别高,这一次到柏林电影节参展,应该也只是为了给电影“镀金”,回国公映好做一些营销上面的噱头。

只可惜现在的观众不光审美提高,同时也敢怼敢骂,管你是不是曾经拍过《嘉年华》的导演,新电影不好,就直接给你差评,所以别再将海外参展作为提高电影名气的捷径了,好好制作电影本身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