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分类
根据飞行任务性质分类:航空运输飞行、通用航空飞行、训练飞行、检查试验飞行、公务飞行
根据飞行区域划分:机场区域内飞行航线、飞行作业区飞行
按照飞行时间划分昼间飞行:是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飞行。夜间飞行:是指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飞行。跨昼夜飞行
按照气象条件划分简单气象条件飞行、复杂气象条件飞行
按照驾驶和领航技术划分目视飞行(VFR)、仪表飞行(IFR)
按照飞行高度划分超低空飞行:100m以下离地面或水面;低空飞行:100(含)~1000m;中空飞行:1000(含)~6000m;高空飞行:6000(含)~12000m(含);平流层飞行:>12000m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划分平原飞行丘陵地区飞行、高原山区飞行海上飞行沙漠飞行
目视飞行的避让规则
A)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各自向右避让,并保持500m以上的间隔。
B)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应当下降高度,从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应上升高度。
C)在同一高度上超越前机,应当从航空器的右侧超越,并保持500m以上的间隔。
D)单机应当主动避让编队或者拖拽物体的航空器,有动力装置应主动避让无动力装置的,战斗机应当主动避让运输机。
空域划分
(一)我国的空域分为:
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禁区
(二)管制区域:
高空管制空域(A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B类空域)、进近(终端)管制空域(C类空域)和机场管制地带(D类空域),
对应的管制单位分别为区域管制室、终端(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
管制空域。
类别下限上限允许的
A 6000m(含)巡航高度层上限IFR
B 最低飞行高度层6600m(不含)IFR、VFR
C 最低飞行高度层6000m(含)IFR、VFR
D 地面第一等待高度层(含)IFR、VFR
(三)航路航线基本代码字母 :
(1)国际(地区)航线(航段)A、B、G、R:表示组成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非区域导航航路。
(2)国内航线(航段)H(国内干线)、J(地方航线段)、V(尚未向ICAO申请的航线段)、W:表示不属于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非区域导航航路。
(3)L、M、N、P:表示组成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区域导航航路。
(4)Q、T、Y、Z:表示不属于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区域导航航路
(5)后缀:D:表示只提供咨询服务的航路或航段。F:表示只提供飞行情报服务的航路或航段。
(6)前缀:K:表示主要为直升机建立的低空航路。U:表示在高空空域建立的航路或航段。S:表示专为超音速航空器加速、加速、和超音速飞行而建立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