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的未来战场

胡说成理 2023-11-06 20:36:19

2023年的云栖大会,是看上去非常不同的一次科技盛会。

笔者惊讶的发现,现场的观众中,出现了很多携手同行的情侣、推着婴儿车的宝妈,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某种程度上,这似乎意味着云栖大会已经从行业内的科技大会,变成了全民感知数字科技浪潮的一次嘉年华。

很多参观者未必是专业人士,但公众兴趣点的汇聚,意味着数字科技的价值感知,前所未有的降临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这些有趣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范式正在悄然转换,更激烈的竞争即将开始,而阿里云如何在一个更开阔的战场上取得优势,其实大会给了我们答案。

——笔者按

01ABC合流

对于了解云栖大会历史的业者来说,也许在2023年的大会现场感觉到的第一个惊讶,就是大会重申了2015年云栖大会的slogan——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但这句slogan的重现,其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在2023年的视角看来已经和8年前全然不同。

一个最核心的观感是,虽然“云”视角的叙事依然重要,但AI更明显的凸显成为了大会的核心主题,所谓的ABC合流(AI+big data+cloud),已经从多年前的一句预言,变成了真实来到我们中间的事实。

全面转向AI,吃到AI时代的云计算红利,这既是时代的潮流,也是阿里云的迫切刚需。

数据不会骗人,如果从收入来说,2023年的第二季度,阿里云的收入达到251.23亿元,是2015年同期收入4.85亿元的52倍。

8年成长52倍,阿里云毫无疑问的吃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云计算市场红利。

但随着收入基数的扩大,以及那些被称为“低垂的果实”的业务高度数字化、云原生化的互联网+企业的用云需求逐渐被满足,要实实在在的担当起整个阿里系第二增长引擎的重任的阿里云,必须、立刻和马上,需要找到自己的下一个确定性增长空间。

虽然从宏观上来看,这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0.5%,24.0%和44.7%。

换言之,除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外,我国的农业、工业这两大产业的数字化程度占比还明显偏低,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和惊人的潜在用云需求。

另外,服务业的数字经济占比虽高,但大多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平台,至少还有50%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启动阶段。

但如果做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云计算田野调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是一个较难切入、且增长非线性、难预估的领域。

和大批出生于云原生时代的数字化、互联网+企业不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千行百业”,还是以农业、工业和部分服务业为主体。一方面,它们的数字化底座薄弱,甚至根本没有所谓数字化底座;另一方面,即使部分企业(如传统制造业)虽然较早实现了信息化,但受制于其系统的陈旧,也具有解耦困难、需求非标化等困难。

而相对灵活的中小型企业,属于数量大、分散、单一规模小、客单价低的典型长尾型市场。

也就是说,要先吃前者的红利,先要进行数字化基础的再造,这比较难;要吃到后者的红利,受制于分散的格局,会比较慢。

从长远来看,这都构成我们看好阿里云所意味的产业数字化的长期价值的理由;而从当下的需求来看,阿里云必须尽快找到能够立马提升增速的业务。

而现在来看,AI是绝佳的新机会。大模型在今年的爆火,更推动了这块蛋糕被迅速做大的可能。

02阿里云应该有怎样的格局?

笔者认为,能否吃到AI时代的云计算红利,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这并不是阿里云一家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云计算赛道的几个头部企业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到的,这首先取决于AI赛道的快速成长和价值凸显。

如果说AI是灵魂,那云计算就是肉体;如果AI是种子,云计算就是土壤;如果AI产业发展不起来,云计算企业就没有蛋糕可吃。

所以通观云栖大会,阿里云为AI行业的发展,可谓用心良苦。

这基于一个前提,如果阿里云要希望掌握AI时代的云计算红利分配权,首先必须先给这个行业的成长靠的提供价值、创造条件,即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云栖大会的议程中找到蛛丝马迹。

首先,阿里云正试图用自己的努力,为AI行业的发展“打样”。

熟悉移动互联网历史的读者都知道,谷歌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元年就开始推谷歌Nexus手机,2016年后则主推谷歌pixel系列的手机、平板产品,谷歌的Chrome上网本也是畅销品。

对于谷歌的收入体量来说,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不是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测试其安卓系统的市场反应,进而为行业展示“最完美的安卓系统手机应该是什么样的”。

事实上,这些“打样”的产品虽然销量一般,但深刻影响了每一代安卓手机的设计。

基于同样的理由,阿里云在本次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通义千问2.0。在10个权威测评中,通义千问2.0综合性能超过GPT-3.5,正在加速追赶GPT-4。当天,通义千问APP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正式上线,所有人都可通过APP直接体验最新模型能力。

更具体的是,与此同时,基于通义大模型训练的8大行业模型组团上线,他们分别是通义灵码-智能编码助手、通义智文-AI阅读助手、通义听悟-工作学习AI助手、通义星尘-个性化角色创作平台、通义点金-智能投研助手、通义晓蜜-智能客服、通义仁心-个人专属健康助手、通义法睿-AI法律顾问。

虽然阿里云本身也是中国AI赛道上数一数二的玩家,但笔者认为,展示自己的通用大模型,以及试图呈现”从通用模型到垂类模型应该怎么走“的8大行业模型的发布,其示范效应和开源属性层面的意义,将远大于阿里云直接从自家AI业务中收获的狭义收入。

非常明显的,阿里做垂类模型不表示阿里要通吃AI的全部红利,这也不可能,但阿里云换了一个角度来谋求自己在Ai时代的话语权,那就是从单纯的利益绑定变成价值绑定,希望AI行业的生态玩家能从阿里云的AI示范中获得启发、参考乃至直接的商机。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阿里云非常谦虚的把AI领域的同路玩家放在了自己之前,哪怕这是一个姿态,也难能可贵。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次云栖大会上,最重要的第一天上午的时间基本都留给了行业伙伴,阿里云是当天下午才开始密集发布自己的AI成果的。

对于深谙”次序“的重要性的中国人来说,其中的意味十分明显。

例如,今年4月,作为前搜狗公司CEO的王小川高调宣布押注大模型,创立AI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在完成天使轮融资时,百川智能估值超过5亿美元。在10月17日完成A1轮融资后,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百川智能跻身独角兽。

而仅仅在这轮融资后的第14天,王小川就代表百川智能在云栖大会的黄金时段进行演讲……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阿里云“愿得天下AI英才而辅佐之”的苦心经营,也表达的淋漓极致。

为了强调这个属性,阿里云煞费苦心——从级别层面,10月31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为阿里云提出新定位,“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为阿里云的开放属性背书;而周靖人则发布了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并表示通义千问72B版本也将在近期开源——这是从产品层面为阿里云的开放和开源“敲钉转角”。

所以通览整个云栖大会上的AI议题,笔者认为阿里云释放了四个明确信息:

——对于体量较小但更有创造力的通用大模型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帮助其更好的服务客户和获得商业成功;

——对于有志于垂类开发的模型企业给予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和思路启发;

——对于体量更小、但数量更多的生态参与者,释放善意,并提供各种成长的机会;

——对于作为用户需求方,展示AI的能力,并为这类企业更便捷的利用AI能力创作各种条件,如开源、接口、低代码和AI原生应用等。

03阿里云会成为未来的Ai超市么?

我们前面强调的一个事实是,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云计算红利基本瓜分殆尽,AI是云计算市场下一个最具有确定性的红利输出领域。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的特性决定了其是AI赋能的天然载体,云计算产品的销售和AI能力的销售其实是深度绑定,甚至是一体两面的。

某种程度上说,卖出一份AI能力就等于同时卖出了一份云计算资源,这是一个完美的生意模式。

但值得我们注意到,智能时代,数字化生意的底层逻辑,变了。

大模型不是无所不能的,它的技术意义以外,更大的象征意义在于,我们延续了20多年的数字化技术进步,从线性创新跳入跨越式创新的周期律中,而其商业模式也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在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科学的演进,或者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必然伴随着范式转换,这种转换往往伴有冲击、破坏和颠覆。

不破不立,这似乎也意味着,被国际巨头一直领先的AI赛道,或将在中国市场迎来其发展方式的颠覆式的变革,而其核心原因,是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上的不屈不挠。

这就更需要阿里云具有一种非常开阔的格局,来撮合多个创新主体的价值组合。

互联网时代的前一个时代是软件时代,其特性是头部企业(如微软、甲骨文等)通过销售软件授权,以及通过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强耦合来垄断红利,这在那个时代是商业主流,但对于用户并不友好。

至今很多企业还因为那个时代留下的解耦问题,而无法快速踏上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快车。

而今天,“千模大战”“群模乱舞”的市场格局显示了,垂类模型、AI原生应用、第三方开发服务的市场容量都非常庞大。

虽然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但从这次云栖大会的调性来看,阿里云正在创造一种AI时代商业模式的新范式,一种基于松耦合的范例。

简言之,笔者认为,阿里云将扮演AI时代的“服务超市”和“应用商店”的角色,AI服务的超市化会极大的降低其普及的门槛。

在这种新的形态中,在阿里云的AI生态里,用户不仅可以非常开放选择基础服务和基本款,还可以在从基础模型、工具、服务到第三方开发等等方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的组合,这里倡导自由恋爱,不搞强买强卖、捆绑销售。

但这也带来两个问题,是阿里云需要去解决,而一旦解决好会带来巨大的价值的。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大部分企业的AI落地能力都比较弱,甚至数字化的能力也不强。(这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标准品和非标品的销售份额比就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企业需要定制化开发,这个数据和美国市场是倒挂的)

这意味着,阿里云先期要进行进一步的“打样”和“撮合”,要进行各种多主体、多业态尝试的范本创造,甚至要开发各种解决方案包和“开箱即用”的方案,帮助用户完成从“不会选择”到“自由选择”的应用水平的成长过渡。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就如同淘宝一样,阿里云的生态中的“AI超市”,也要有规则、有品质,说的直接一点就是,阿里云要对自己促成的AI业务的质量和服务有某种程度的“兜底”,而这显然是艰巨的挑战。

向利退后半步生,宽格局、松耦合、多赢,是阿里云赢得AI时代红利的最佳路径。虽然这不一定是中国AI产业唯一的发展路径,但一定是有生命力、也有社会价值的一种选择。

0 阅读:79

胡说成理

简介:关于智能时代和智能时代的生意逻辑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