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听到品牌们谈“长期主义”,我们或许可能会欣赏其定力、赞美其目光长远。可如今“长期主义”成了行业内的流行词,成了短期经营不佳的遮羞布,成了止步不前的挡箭牌。
长期主义不等于放弃短期追赶,毕竟短期经营都做不好,何来长期一说?“2024年面对比较‘卷’的市场竞争,我们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做好自己,不会为了加速产品进度,就省却了该做的验证和测试,我们将始终践行品牌的责任,并通过在产品、销售体验、经销商端、售后服务方方面面的精进,为客户打造更安心舒适的体验。”早先在媒体采访中,担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一职的李凤刚如是说道。
长期主义是不能脱离品牌特征的。经营良好的品牌们谈长期主义,是稳若泰山;干劲十足的新势力们谈长期主义,是势在必得。那么,止步不前、故步自封的一汽奥迪呢?这样的一汽奥迪称自己坚持长期主义,真的不是在用长期主义来当挡箭牌吗?没有销量,别谈声量2023年10月8日,李凤刚接替孙惠斌,正式担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全面负责一汽奥迪在华所有国产及进口车的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品牌营销工作。区别于前辈,李凤刚是一名“80后”。选择一位相比较更加年轻的领导人负责一汽奥迪销售、营销方面的工作,很难说一汽奥迪毫无革新的意图。可年轻一定能带来革新、带来创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营造一个更年轻且更有生命力的一汽奥迪之前,李凤刚的首要任务是先稳住一汽奥迪。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一汽奥迪的年销量分别为68.88万辆、72.6万辆、70.1万辆、64.2万辆和69.8万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汽奥迪近些年的销量表现不能说毫无进步,只能说从大趋势的层面进行考量,既没有找到新的增量,也没有迎来质的提升。到了今年,一汽奥迪的销量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以某专业汽车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为例,近半年来,一汽奥迪的累计销量为274561辆,约27.5万辆。而同时期,宝马和奔驰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9.4万辆。再一次,一汽奥迪在BBA三剑客中垫了底。上任已半年有余,可李凤刚并未能带领一汽奥迪焕发出新的生机。即便是2023年累计销量的小幅度上涨,也并非基于一汽奥迪的焕然一新,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传统艺能”——打不过就降价。比如,今年6月份BBA各自的B级车奔驰C级、宝马3系以及奥迪A4L分别售出了11900辆、13461辆和10744辆,销量垫底之余,一汽奥迪的价格也是垫底的。同样根据某专业汽车平台发布的信息,奔驰C级的终端起售价为23.58万元,宝马3系终端起售价为22.99万元,而奥迪A4L则直接来到20万元以下,仅有19.98万元。没有销量,就没有声量;可即便降价,一汽奥迪依旧换不来销量。垫底的不止是一汽奥迪的市场表现,更有品牌形象。不仅是B级车,C级车细分市场中,终端优惠后30.99万元起售的奥迪A6L,同样要比37.72万元起售的奔驰E级姿态更低、销量更低。中型SUV细分市场,终端26.88万元起售的奥迪Q5L同样要比32.78万元起售的奔驰GLC门槛更低,销量仍旧打不过对手。把降价求生当成“万金油”的一汽奥迪,到底具备多少豪华品牌应有的对品牌形象的坚守?如果真如李凤刚所说一汽奥迪秉持着长期主义,那又何必为了短期内提振销量反复降价?比起长期主义,用断臂求生、目光短浅、饮鸩止渴来形容一汽奥迪,难道不是更贴切吗?李凤刚接任后,一汽奥迪的销量没有本质提升,降价这一非明智的举措倒是一如既往。李凤刚的到来,到底给一汽奥迪带来了多大改变与革新?没办法,真的没办法“短期内取得领先比较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长期稳定持续的领先,这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体系能力和经营中坚持的长期主义。”李凤刚多次提及长期主义,可无论是短期内取得领先,还是长期稳定持续的领先,实际上都和一汽奥迪无关。李凤刚何出此言?李凤刚还曾表示, 2024年经过双方股东的指导,一汽奥迪拟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方针,执中守正是企业发展基调。场频层面,一汽奥迪将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并重,并考虑推出长续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目前,2024年已被一汽奥迪内部定义为“产品精进年”;燃油车上,一汽奥迪将大力梳理产品线、充分挖掘现有产品优势,包括内外饰颜色更新、配置及价格调整等,进一步提升产品豪华感;新能源方面,一汽奥迪将基于奥迪自身的新能源技术,包括最新的PPE平台推出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并在2024年推进生产工作的进度。一汽奥迪身为一家合资公司,李凤刚所代表的中方当然无法全权掌控产品的研发与导入。那这是否意味着一汽奥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思进取,李凤刚毫无责任?责任归因或许困难,但结出的苦果,确实李凤刚不得不面对、必须面对,但同时却又无法消化的。按照李凤刚所言,一汽奥迪将推出基于PPE平台而来的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同时还将推出长续航的插电混动车型。可早在2023年,全新PPE电动平台便已经亮相,而如今2024年已经过半,基于PPE平台而来的A6 e-tron、Q6 e-tron仍旧不见入市。即便按照李凤刚所说在今年将推进生产工作的进度,何时才能量产交付?消费者又有多大的耐心和热情迎接一汽奥迪PPE电动产品的到来?预热时间过长背后的原因是产品导入过慢,如此长的预热周期会在多大程度上消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少新势力已经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面对新势力,市场或许会因其稚嫩给予容错机会,可面对“老油条”一汽奥迪呢?李凤刚就电动产品画了一个大饼,这饼却迟迟不肯兑现,是一汽奥迪不想吗?摆在李凤刚面前的除了销量困境,更有产品困境,而产品困境是李凤刚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克服的。写在最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做正确的事。”李凤刚此言颇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要坚持长期主义,又谈什么“只争朝夕”?正确的、切实的长期主义,是在战略层面目光长远,在战术层面就事论事。拿得起销量,拿的出产品,看得到未来,抓得住当下,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而产品节奏拖沓、技术成果滞后、销量垫底的一汽奥迪,与长期主义毫无关系。长期主义,真的不是李凤刚拿来充当挡箭牌的“单品”吗?即便不在产品层面归责,单从营销方面讲,前言不搭后语的李凤刚,做好产品和品牌的营销传播工作了吗?
主要原因是车越来越丑,犹其是Q7[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