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军改后合成营编制成为了解放军部队的的基本战术编制,相对于以前战术编制的团一级编制,合成营编制更加小型化,而且武器装备更加集中化。
要讨论合成营的作战能力,就要先搞清楚合成营的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
合成营的基本定位就进攻型的编制,作战纵深距离差不多是6-10公里,作战接触面宽度差不多800—2000米左右。
作战纵深距离指的是前方一线作战部队与后方支援部队之间的距离,因为军事作战时,炮兵,弹药后勤补给都是布置的后方,前线的作战部队是要依靠后方的炮兵进行火力支援的,如果前线部队超过作战纵深范围,就会失去后方的炮火支持,同时后勤补给也可能会跟不上。
作战接触面宽度指的是前线作战部队展开时与敌军接触的范围,如果前线部队展开范围太大就会造成兵力分散,不利于集中突破。如果前线部队展开范围太小,极有可能受到对方火力的集中打击。
合成营基本编制: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
合成营军事行动时,一个步兵连搭配一个坦克连分两路进攻,第三个步兵连处于预备状态,同时负责后方的安全。前线部队到达敌方前沿阵地,呼叫后方炮兵进行火力覆盖。随后工兵部队进行扫雷清障,开辟通路。步兵下车随坦克向前推进,坦克利用装甲优势建立防御阵地,同时利用坦克炮攻击敌方工事及火力点,步兵利用多种单兵武器打击敌人。前沿的敌人受到打击后,残余力量会向后方逃窜,然后纵深攻击群全速前进,成功夺占军事要点,合成营完成整个军事任务。
合成营的基本定位就是进攻,进攻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合成营只能击溃敌军,并不能将敌军成建制地歼灭。因为要想打歼灭战,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步兵将被打散敌军进行一一清剿,否则对方的散兵慢慢就会重新聚集到一起,随时会发动反攻。
合成营虽然火力足够猛,但是火力打击的效果跟敌军集中程度相关,对方部队集中起来守据点,当然可以集中火力攻击,一但对方部队分散开打游击,合成营的优势火力也就失去了作用。这种情况就成了一线步兵之间的对抗了,谁的步兵够多,谁就能坚持的更长的时间。
合成营一线步兵只有400人左右,加上后勤辅助兵种300人左右,总兵力也就700人左右,这点人分散到合成营作战纵深方圆10公里范围内,根本就不会有多大效果,随时都有可能被对方的游击部队偷袭。
战场模拟合成营进攻一个步兵团驻守的城镇,合成营利用自己的装备优势快速击溃步兵团占领这个城镇,对方的步兵团被打散退到城镇外,对方的步兵团有着比合成营多三倍以上的步兵在分散在城镇外,这些人利用单兵武器不断攻击出城镇的合成营的坦克及步兵,同时随时可以攻击对城镇进行补给的后勤车队。此时合成营能做的就只能组织一线步兵依靠坦克及火炮优势出城去清剿,结果整个合成营被陷在这一区域无法动弹,这就是俄乌战场的现状。
个人总结:合成营打击强度,突击能力变强,打击纵深,战场控制能力变弱,自身防护目标变多,以瘫痪对方体系,击溃为主,针对的是兵力规模有限的中小国家,所以并不适合大国之间的大规模作战。
战时应该恢复师团制,旅升格为师,合成营升格为团,炮兵营、支援营、保障营直属师部,配合团作战。
解放军的战术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时不可能用一个合成营进攻一个团,至少会动用一个合成旅的兵力。我军一个集团军对标美军一个师,战时要全歼一个美军装甲师可能需要两个以上集团军的兵力。而要歼灭一个没有空军掩护的美军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制空权的美国陆军不会参战。
远看海湾战争,近看俄乌,战争的性质已经转变了,我们之前的老一套战法已经不管用了,海湾战争萨达姆多牛的步兵天团,美丽国直接避开锋芒,空中优势瞬间打傻萨达姆。俄乌战争,俄罗斯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推进如此艰难。我相信我们的军队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战法打法,贴近现代战争形式才能打赢
合成营人少。平时花费到人身上的开销用在了装备升级和提高军人待遇上。战时肯定会扩编的。预备役武警升格成守备部队。负责守卫,而合成旅就是野战部队负责进攻。
分析的很对。不过战时,武警部队的步兵可以随时补充进来弥补步兵数量的不足,然后再通过战争动员招募更多的步兵,就看一线的战斗部队能否为新兵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
合成营进入城市作战还要带上两个炮兵连有这必要吗?
美帝战争模式陆军不过是打扫战场的,合成营兵力少点没关系,反正敌人都已经被空军和陆航打残了;中俄模式航空兵对地攻击精力和能力都不足,陆战主力还是靠地面部队,所以需要大规模合成师旅级部队攻坚!这是战术模式的差别,军队编制应该依据不同的战术条件设置,橘生淮南则为橘,完全照搬对手的编制不一定合适!
平时养兵养精锐,应付小规模冲突!全面战争时以合成营为基础征招3-5年退伍军人即可扩编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