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365:什么人更容易受到“良心的谴责”呢?

内明书院 2022-12-05 22:37:12

做好事啊,做坏事啊,这中间有很多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特别简单的,不是说这个人好,这人做好事,那个人坏,那人做坏事,这人有良心,这人就不干坏事。

其实有良心的人哈,他干坏事的风险呢,在他没干之前,当然比别人小。就是有一个坏事,他觉得哎呀,我这个人是有良心的,所以我不能干这种事。但是如果出于某种阴差阳错的原因,或者是在某些外界的影响,外界的压力下,这种人干了一次坏事,那其实之后,他去干坏事的概率就未必比别人小,而且多数时候他可能比别人更大。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如果他干了一件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他很难受,对不对?但是很难受之后,人就要想办法让自己不那么难受,这是一个本能,这也可以理解。那么怎么样才能想办法让自己不那么难受呢?

他就需要自欺欺人,想一个理由,然后把自己干过的这个坏事,给它说成是一个好事,或者至少说成是一个有道理的事情,有情可原的事情,未必算坏的事情,他可能会这样子去做。那这样去想了之后,他的那种难过的感受,就会轻一点,对吧?因为想完了以后,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觉得自己这么做,嗯~不算错啊,有道理。

但是这个实际上是自欺的一件事,这个实际上不是真有道理,这是自己骗自己。如果他是个很有良心的人,他其实心里面隐隐的也会觉得不对。“我讲的那个理是歪理,我是在骗我自己,实际上我干的这些事就是坏事。”他心里面还会有这种感受,这就叫做“良心的谴责”。

这种良心的谴责,就会让他持续的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也很难受。然后这种时候他的心理需要,就会需要进一步的向自己证明这件事该干的,光讲道理就不够了。这种时候他也许就会想,“我要把这事再干一遍,再在别处再干一次这样的事,这样就可以证明,我这个事真的是对的,真的是不算坏事。”

所以他会在这样的一种心理的驱使下,他就会找机会去第二次干同样的那种事。

当他如果真做了之后,你会发现他如果有良心的话,他会更难受。因为他发现自己干了两次坏事,然后他就会更有替自己辩解的需要,然后他就会更扭曲事实。

但是因为他这个人有良心啊,所以扭曲了之后,他心里面会更不安。然后为了消解这种不安,为了向自己证明这件事是对的,他就可能在第三次干这种事情,明白这个逻辑关系了吧。

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可能会让一个有良心的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相反,如果有一个人良心很弱啊,他倒不太可能形成这个恶性循环。他干了坏事之后就忘了,没觉得有什么良心的谴责,之后会不会做呢?那就看情况了,碰上就做,碰不上就不做,到未必真的一定会做。

二战的时候,有一些侵华日军,他第一次杀中国百姓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下不了手的,因为他觉得这不应该做呀,对吧。但是他们的长官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因为觉得你不这么做就是不忠于天皇,最后他就很违心的去做了。

做完了之后,其实他的良心也是很受谴责的。然后他就要自己跟自己说,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他就要编一大堆的种种种种的说法,把他这个说成是有道理的。但是良心还是受谴责,于是他就可能说,那我就再杀一个,这一次可能没有长官逼他,他自己也会杀一个中国的老百姓。

这杀之后,当时杀的那个时候,暂时的让他获得了一个缓解,那个自我攻击,自我批判就暂时被缓解了。但是随后这个又会出来,而且更大,那他可能就会更疯狂的去杀中国百姓。

这种人,哎~有良心可能使他们做出来的事情不是更好,反而更坏。但是他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符合心理学(规律)。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4
内明书院

内明书院

倡行心理服务,科普心理知识,与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