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刘强班长已经准备退伍了,一次外出归队时,揍了当地的“小痞子”,派出所长找到了部队。
大家伙都以为刘强要受到处分,旅长却在了解情况后说,他是个好兵。
班长刘强,1米8的个头,浓眉大眼,英俊帅气,不仅个人军事素养“过得硬”,班长当得也是“呱呱叫”,在连里营里,可谓是有口皆碑。
刘强家在农村,在部队最大的愿望就是转个志愿兵,以后离开部队可以安排工作,但这不是容易的事。
那时候在部队转志愿兵,不像现在的义务兵转士官,最大的困难是“僧多粥少”,不少农村籍战士,都有这方面的想法,最后留下的,却是寥寥无几。
想转上志愿兵的,工作好是必然的,但单靠工作好,却未必能如愿;那些嘴巴甜的,会处理关系的,爱找领导汇报思想的,总能赢得更多人的喜欢。
离确定走留还有个把月的当儿,连长就找了想转志愿兵的老兵们谈话,希望大家“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大活人岂能让尿憋死”,刘强很坦然,留下当然是好事,留不下,那就早点回家创业。
这一天,想到在市里一家建筑工地上搞装修的老班长,刘强准备去看看,退伍后恐怕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兄弟一场,战友情深,刘强每次见到老班长,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赶紧往回赶,路过部队门口一家“西安面馆”时,想着难得请假出来,过去解解馋。
面馆不大,人不算多,两个留着光头、胳膊上纹身的青年人正划拳喝酒,虽然已经满脸通红,兴致依然很高。
刘强找了个角落坐下,品尝着自己爱吃的羊肉烩面。
背后忽然间传来打架的声音,想着心事的刘强回过神来,转身一看,那两个光头青年和一个中年人动起手来了。
原来是两个光头模样的人划拳声音太大,一旁吃饭的中年人禁不住望了一眼,竟然把两人惹火了。
两个光头青年拳打脚踢,中年人一边招架躲闪,一边用求助的眼神望着身旁穿军装的刘强。
“当兵的看什么看,再看连你一起揍!”
两个人就是社会上的“小痞子”,刘强并不想和他们计较,但觉得自己穿着军装,也不应该对眼前的行为置之不理。
刘强试图将他们拉开,中年人顺势躲到了他的身后,很快,刘强也挨了几拳。
刘强冲着呆在旁边的服务员大喊:“赶紧报警!”
这句话,很快让他成了两个光头青年人的目标。
急了的刘强不再顾忌,俩个光头青年人根本不是刘强的对手,三下五除二,两个人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地上。
过来的民警,显然对这两个光头青年很熟悉,直接踹了几脚;刘强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单位,赶回了连队。
销假时,刘强想着把打架这事遮掩过去,可手上的蹭伤和被撕破的衣服,还是被眼尖的排长发现了,问他急么回事?他只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排长半信半疑,报告给了连长;连长顾虑到军民关系,又向营领导们汇报了;营里指示,先写个情况说明。
很快,全营像炸了锅,大家伙都知道了,有个名叫刘强的老班长,因为打架的事在写情况说明,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在写检查。
营里让刘强写“情况说明”的当儿,派出所严所长来拜访老旅长,熟悉的人知道他们俩是战友,以前都在一个办公室当参谋,只是严所长早早就转业了。
严所长来拜访,还是为了刘强在西安面馆被迫打架那事儿,所里调查了,刘强不但没什么责任,反而是做了好事。
严所长了解部队这一套,事情传出来,如果没有人来证明,刘强很可能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不希望一个有正义感的军人受冤枉。
严所长三言两语讲完,还不忘奉承旅长两句:“强将手下无弱兵,刘强这小伙子,素质不错,三下两下就把两个‘小痞子’给解决了。”
“赢了就好!”旅长笑起来,一把抓起电话打给军务科长。
军务科长对刘强很熟悉,听到招呼赶紧跑过来,如实向旅长介绍了刘强的表现,旅长听得连连点头。
送走了严所长,旅长又给刘强的营长打了个电话,电话中对刘强赞赏有加。
营长有些不清楚咋回事,想问却又不敢问,但刘强是个好兵,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刘强的“情况说明”交上去之后,再没有人追问这事。
后来,营里上报志愿兵选改人员名单,刘强的名字赫然排在了第一位。
刘强班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努力了,才会有人愿意帮你。
人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