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火爆异常,有不少人评论,简直比春节还热闹。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4月29日至5月3日假期期间,出行人数将会超过2019年4%以上,预计达到2.4亿人次。
而旅游收入,预估将会达到1200亿元。这意味我们的旅游行业,已经全面的恢复了。
带着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出去旅游一次,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不少的人来说,花了钱,却生了一肚子气。
违约砍单,突遇酒店“刺客”。五一期间,厦门的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了一名陈女士的投诉。陈女士是来厦门旅游的,之前就在“五一假期”预订了当地的某酒店。
原本的价格是109元每晚,但是当陈女士准备前去入住的时候,酒店的工作人员却突然联系陈女士说,酒店需要装修,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希望陈女士取消订单。
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取消了订单,继续寻找其他酒店。
结果在某平台上居然找到了这家酒店新发布的广告,显示酒店在正常营业,但是价格却变成了598元每晚。
搜索了一下,发现这种新闻还真不少,编造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说装修的还是比较客气的,有的则说酒店倒闭了,房子倒塌了,漏水冲坏房间了,甚至有的说被扫黄查封了。
真的是为了让客户取消订单,什么屎盆子都敢往自己头上扣。
大体看了一下几个旅游热门地点,发现涨价四五倍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像这种“毁约砍单”的行为,就是非常的过分了。
奇葩赚钱手段频出,令人恶心。五一客流比较大,房间住满了怎么办?有的酒店就想出了“好办法”,出租大厅的沙发。
某平台上堂而皇之的出现了“大厅睡沙发,99元”的字样,而且这个价格还是打过折的,原价是189元。
热门景区,宰客之后进“冷宫”。有意思的是,之前比较热门的一些景区,比如三亚、大理、丽江、杭州等,火爆程度大不如预期,甚至用“遇冷”来形容都不为过。
原因很简单,可能有个别游客会上当,但是不好的口碑会马上传出去,也就吓跑了其他游客。
就像是杭州的“划船刺客”一样,价格涨了,说好的划一个小时。
结果交了钱,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还不给任何的解释,态度十几分的不友好,就算是“割韭菜”,你起码也应该对“韭菜”笑一下吧?
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一些新闻很容易就在网上传开,居然还有人胆大妄为的去做。
都说今年的五一,游客将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情况,至于游客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但是商家却明显的出现了“报复性收割”的事实了。
不少的商家,是打算借着这几天的五一长假,将一年的收入全部挣回来啊!
这种借假期狂赚一把的商家,有关部门该管管了,有投诉就该狠罚,罚的它倾家荡产,看它还敢不敢欺骗游客。否则以后没人来你那里,你照样赚不到钱。
恶意毁约十倍赔偿调消执照它敢瞎搞,主要是没人管!
来一个宰一个,来两个宰一双,本来不想宰客的,看到别人如此,慢慢就跟风了,没有一个景点是长久的。基本都是去了一次打死不会去第二次的。
看似自由,实则困境;看似治,实则乱
一年不开张,开张顶一年
商业化过度,缺乏有效监管。举个例子,假设你发现外省某个景区做餐饮能挣钱,果断过去并且东拼西凑砸进去不少钱,做生意肯定成本你必须得把能算的全部都算进去,包括免费提供给客人的茶叶、开水和面巾纸,尤其在景区和繁华路段,房租还贵,物价还不低,这洞就比较大了,作为商人肯定就得想办法快速高额的赚钱才能把这洞堵上,再加上你发现监管部门并不太给力,一盘别家都只卖八十的菜,你坑了游客三百块钱,游客去监管部门投诉人家也就只罚你二百,一算下来交完罚款你都还能多挣二十……就这样长久发展下来可不就形成恶性循环了么?而且坑人的态度也渐渐从悄悄摸摸变成理直气壮了。
垃圾厦门,一个破岛炒房地产,国家严查一下水份
保存物证录音视频等证据投诉,如属实,管理部门应该往死里罚,让不良商家倾家荡产
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去哪里了呢?
全国各地都一样乘机涨价!
周瑜打黄盖
游客们争点气,来个齐心收敛居家不游,让各景点空空。就会有人管了[得瑟]
连个假期弄出这境界,说其它的;不敢想
我脑子没问题,五一才不会出游,肯定坑不到俺。
五一要为国添堵,就不要骂商家添堵。都是明白人,何必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