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医认为,久咳是一种“缠绵病”,看似小问题,但若总是反复不愈,不仅耗人精神,还可能“内伤五脏”。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药、打了针,却还是咳个不停?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关键点?别急,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教你一看就懂久咳的根源,并用三招轻松搞定它。
久咳,顾名思义,是指超过两周仍未痊愈的咳嗽。在中医看来,咳嗽并非单一症状,而是五脏六腑失调的外在表现。中医讲究“治病必求其本”,咳嗽的根源可以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来分析。
外感是指风寒、风热、燥邪等外部因素侵犯肺部;而内伤则关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甚至肝火犯肺等内因。因此,单靠止咳药往往治标不治本,久咳才会如此难好。
老中医常说:“咳嗽虽为肺病,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咳嗽的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咳嗽对应的治法也各不相同。举例来说,张阿姨便是个典型的久咳病人。
她来求诊时,面色晦暗,咳声低沉,尤其是早晨咳得厉害,痰多且粘稠。原以为是普通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但细问之下才得知,她长期饮食不节,偏爱辛辣油腻,导致脾胃失调,痰湿内生,肺气郁阻,才引发久咳不愈。由此可见,咳嗽的根本原因必须“辩证施治”,才能有效解决。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为娇脏,最易受到外邪侵袭。风寒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白、畏寒怕冷,甚至伴有发热流涕等症状。
此类咳嗽的治疗重在“宣肺散寒”,药物方面推荐使用杏苏散,药方中杏仁宣肺止咳,紫苏散寒解表,再配合生姜红糖水代茶饮,效果尤佳。
与风寒咳嗽相对的,是风热咳嗽。风热咳嗽多发生在春夏季节,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声粗、痰黄稠黏,常伴有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此时宜清热疏风,可用桑菊饮,方中桑叶清肺热,菊花疏风热,辅以桔梗利咽止咳,疗效显著。饮食上,应忌食辛辣,推荐多喝菊花茶或梨汤润肺。
对于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的人群,燥咳是最常见的表现。燥咳多见鼻咽干燥、少痰或无痰,甚至咳中带血。燥邪伤肺,治疗重在润肺生津。川贝雪梨汤是经典的食疗方,川贝润肺化痰,雪梨清热生津,再加少许冰糖调味,温润可口,老少皆宜。
此外,还有一种常被忽视的久咳类型,就是痰湿咳嗽。这种咳嗽多见于脾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痰多粘腻、咳声重浊,常在晨起或饭后加重。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运化不力,导致湿痰内聚,久而久之,便会阻塞肺气。治疗宜健脾化痰,可用二陈汤,方中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再配合薏米、山药煮粥,能够有效改善体质。
对于久咳患者,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呢?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观察痰的颜色、质地,以及咳嗽的时间、频率来初步判断。
比如,痰白多为寒咳,痰黄多为热咳,痰多腻则提示痰湿内盛,而无痰或痰中带血则可能是燥咳。但切记,久咳不愈切勿乱用药,应寻求专业中医指导,以免延误病情。
在治疗久咳的过程中,中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百部、款冬花、桔梗等药材,皆为止咳化痰的良药。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灭菌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久咳虚喘。
款冬花味辛性温,擅长止咳平喘,适合寒咳痰多的患者;桔梗则能开宣肺气、排痰利咽,常用于咽喉肿痛的风热咳嗽。
除了中药内服,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咳嗽的一大特色。比如穴位贴敷疗法,将白芥子、细辛、麻黄等药材研粉调制后,贴敷在背部肺俞穴、膻中穴等部位,能够温经散寒、化痰止咳。再如艾灸疗法,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可以起到温阳益气、疏通经络的作用,特别适合寒咳患者。
当然,预防胜于治疗。中医讲究“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咳嗽的发生。食疗方面,推荐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山药等;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居住环境宜保持湿润,可在房间内放置加湿器或养几盆绿植。
回到文章开头的张阿姨,在经过三周的中医调理后,她的久咳终于痊愈。老中医给她开了二陈汤调理脾胃,同时用川贝雪梨汤润肺化痰,再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内外兼治,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张阿姨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护脾胃和肺部,避免了咳嗽的反复发作。
总而言之,久咳难好并非不可治,只要找准病因、对症用药,再辅以科学的生活方式,大人小孩都可以轻松摆脱咳嗽困扰。
中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只有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所以,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被久咳折磨,不妨试试中医的智慧,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