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阜宁)王长杰医生
引言
子宫腺肌症在中医中多归属于“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多与瘀血内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该病以疏肝理气、化瘀消症为主,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本文分析的两种中药汤剂分别用于月经后和月经前,旨在通过中药的调节作用,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王长杰医生这次结合中医及中药学理论,并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对这两种中药汤剂配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控制和改善子宫腺肌症病情中的作用机制。
一、子宫腺肌症的中医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子宫腺肌症可归属于 “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与瘀血内阻有关,而瘀血的形成又与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如产后或术后正气损伤,抵抗力降低,易感受寒邪形成寒凝血瘀;情绪波动,肝气郁滞,可形成气滞血瘀;体内津液运行失常,积聚成痰湿,阻滞血液流行,可形成痰凝血瘀 。从其本质来看,子宫腺肌症以血瘀为患,初期多为实证,但病程迁延,失血耗气,又可导致气血虚弱,进而转成虚实夹杂证。因此,在治疗上,既要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又要针对瘀血形成的原因及患者的虚弱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兼顾。
二、月经干净后服用的 22 天中药汤剂分析
配方的主要组成
该汤剂主要由当归、白芍、甘草、薏苡仁、苏梗、升麻、生白术、枳实、厚朴、茜草等十几味中药材组成。
中医理论分析主要成份
当归:当归被称为补血圣药,能补肝血。肝主藏血,对于女性而言,肝是血库,许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当归可促进血液循环,补充气血,改善因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乏力等症状。同时,当归还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痛经症状。
白芍:入肝经,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白芍味酸,酸能收敛,能够帮助把消耗的气血收回来,与当归配伍,增强养血的作用,同时还能缓解因肝郁气滞或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可缓解药物的烈性,使方剂的药性更加平和。同时,甘草本身也有一定的止痛、抗炎作用,对于缓解子宫腺肌症的疼痛症状有一定帮助。
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等功效。在这个方剂中,主要利用其利水渗湿和健脾的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痰湿之邪,因为痰湿也是导致瘀血形成的因素之一,同时健脾有助于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为身体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苏梗: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作用。可以调节气机,缓解因气滞引起的腹部胀满、疼痛等不适症状,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常见的小腹胀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在该方中,主要利用其升举阳气的作用,因为子宫腺肌症患者可能存在正气不足、阳气下陷的情况,升麻可帮助提升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健脾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代谢,改善因脾虚导致的水湿内停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气血的生成。
枳实: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积滞和痞块,调节气机,对于因气滞血瘀导致的子宫局部包块、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可燥湿化痰,消除痰湿之邪,同时下气除满,缓解腹部胀满等不适症状。
茜草: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的作用。既能凉血止血,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月经量多的症状,又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改善瘀血阻滞的情况 。
现代药理学分析主要成份
1、当归: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阿魏酸等。阿魏酸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同时,当归还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于因月经量增多导致贫血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白芍:白芍中含有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芍药苷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此外,白芍还对子宫平滑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抑制其收缩,从而缓解痛经。
3、甘草:甘草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多种 药理作用。甘草甜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还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4、薏苡仁:薏苡仁中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薏苡仁油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局部的异常增生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苏梗:苏梗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其挥发油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对胃肠道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强营养的吸收。
6、升麻:升麻中含有升麻素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升麻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7、白术:白术含有挥发油、白术内酯等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白术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8、枳实:枳实中含有橙皮苷、柚皮苷等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抗炎等作用。橙皮苷和柚皮苷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消除积滞,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9、厚朴:厚朴含有厚朴酚、和厚朴酚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厚朴酚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对胃肠道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腹部胀满等不适症状。
10、茜草: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茜草素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月经量多和疼痛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下次月经前服用的 7 天止痛中药汤剂分析
配方主要组成
该汤剂主要由红花、桃仁、丹参、廷胡索、川芎、三棱、莪术、黄芪、当归、小茴香、枳壳、白术等近二十味中药材组成。
中医理论分析主要成份
红花、桃仁、丹参:这三味药均为活血化瘀的要药。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对于瘀血阻滞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破血行滞,消散瘀血。丹参则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不仅可以改善瘀血阻滞的情况,还能清心除烦,对于因痛经导致的心烦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廷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被誉为 “止痛要药”,对于多种疼痛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胃脘痛等。
川芎:活血理气,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为血中之气药。川芎可以化掉血瘀、死血,使血畅通无阻,与其他活血化瘀药配伍,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还能调节月经,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三棱、莪术:这两味药都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药力较强,对于瘀血阻滞较重、形成癥瘕积聚的情况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用于消除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局部的包块,缓解疼痛。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在这个方剂中,主要利用其补气的作用,因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多为攻伐之品,容易损伤正气,黄芪可以补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气行则血行,有助于活血化瘀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归:同前一个方剂中的作用类似,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止痛,与其他活血化瘀药配伍,既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又能兼顾因月经量多可能导致的气血不足。
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可以温散寒邪,对于因寒凝导致的痛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理气和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枳壳: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调节气机,缓解因气滞导致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与其他理气药配伍,增强理气的功效。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前一个方剂中的作用相同,通过健脾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同时有助于水湿的代谢,为身体的恢复提供支持。
现代药理学分析
红花:红花中含有红花黄色素等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红花黄色素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桃仁:桃仁中含有苦杏仁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等作用。苦杏仁苷分解产生的氢氰酸和苯甲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同时桃仁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液循环。
丹参:丹参中含有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丹参酮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丹酚酸则具有抗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子宫局部的血液循环。
廷胡索:廷胡索中含有延胡索乙素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催眠等作用。延胡索乙素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痛阈,从而缓解疼痛。
川芎:川芎中含有川芎嗪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川芎嗪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子宫局部的血液供应,同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三棱、莪术:三棱和莪术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凝血等作用。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消除局部的增生组织,同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调节血糖、改善心功能等作用。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黄芪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活血化瘀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小茴香:小茴香中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其挥发油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对胃肠道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枳壳:枳壳中含有橙皮苷、柚皮苷等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抗炎等作用。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消除积滞,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白术:同前一个方剂中的药理作用相同,白术能够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四、两种汤剂的重要协同作用
鉴于以上的中西理论的分析,临床使用该组方的体会:月经后服用的22天中药汤剂侧重于调理气血、健脾益气,改善患者的体质;月经前服用的7天止痛中药汤剂则侧重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缓解痛经症状。两者协同作用,既治标又治本,符合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
五、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两种汤剂均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六、结论
通过对这两个中药汤剂的配方组成进行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分析,可以看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多靶点、整体调理的优势。在月经干净后的 22 天中药汤剂,注重调理气血、健脾祛湿、升举阳气等,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而在下次月经前 7 - 8 天开始服用的 7 天止痛中药汤剂,则重点在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散寒邪等,以缓解患者在经期的剧烈疼痛和月经量多等症状。
这两个汤剂相互配合,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证实了中药方剂中各味药材的作用机制。然而,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科普分享,不构成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本文章中的现代药理知识均来源于网络文献资料。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胃肠病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