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超四强赛上海女排主场兵败辽宁,谁之过?

王雅婷呀 2025-02-14 14:25:23

上海女排这次输得真惨,不知道是谁的锅,反正球迷们都在议论纷纷。本来上赛季亚军,今年还被看好能夺冠,结果打着打着就歪了。小彩娃来了又走,常规赛还莫名其妙让球,搞得人心惶惶。四强赛更是奇葩,先是雪藏主力,再是全主力出战却状态全无,真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上海女排这次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想玩点花样,结果把自己玩进去了。常规赛最后两轮莫名其妙地让球,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反正就是不想赢。可能是觉得反正已经进四强了,不如放水保存实力。谁知道这一放水,球员的状态全都凉了,手感全无,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到了四强赛第一轮对阵天津,上海队又来了个大动作,把主力全都雪藏了,上场的全是替补。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难道是想给对手一个惊喜结果倒是给了自己一个惊吓。替补队员虽然也拼尽全力,但毕竟实力有限,只能勉强拿下一局。

等到第二轮对阵辽宁的关键战役,上海队终于想起来要用主力了。可惜为时已晚,主力们都已经手生得不行了。仲慧的进攻成功率只有可怜的30%,许晓婷也没能调动起队友的积极性。薛翼枝更是惨不忍睹,8次扣球只有3次得手,拦网也只拦下1个,整场比赛就得了4分。

反倒是上一场就出场的外援泰纳拉,状态保持得不错,一个人拿下17分。可惜一个人再厉害也架不住全队哑火,最后还是输得一塌糊涂。这下可好,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了,下一场很可能要对上天津女排,压力山大啊。

运动员的状态真是太重要了,一旦丢了就很难找回来。上海队这次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所谓的战术考虑,把好好的状态给糟蹋了。常规赛故意放水,四强赛又突然雪藏主力,搞得球员们手感全无,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影响。

其实运动员最怕的就是这种忽冷忽热的节奏,一会儿让你全力以赴,一会儿又让你坐冷板凳。这样搞来搞去,谁还能保持好状态就算是顶级运动员,也需要通过比赛来保持手感和竞技状态。上海队这么折腾,不出问题才怪。

教练组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把球员的状态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算计。想要在关键时刻爆发,就得让球员们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如果总是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打乱节奏,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上海队这次的轮换方式实在是太激进了,一下子就把主力全换下去,换上一群替补。这种操作不仅对主力球员的状态造成了影响,对替补球员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突然间就要承担起全队的重任,谁能适应得了

其实轮换阵容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可以先在不太重要的比赛中,逐步增加替补球员的上场时间,让他们慢慢适应比赛节奏。同时也要保证主力球员有足够的比赛时间,维持状态。这样既能培养新人,又不会影响球队的整体实力。

上海队这种突然大换血的做法,显然是操之过急了。结果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打乱了全队的节奏。希望他们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后在轮换方面更加谨慎一些。

除了技术和体能,球员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上海队这次的操作,无疑给球员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主力球员会担心自己的位置是否稳固,替补球员则要承担突如其来的重任。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场上的发挥。

特别是在关键比赛中,心理素质往往能够决定胜负。如果球员们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保持平常心,那么即使技术再好也很难发挥出来。上海队在对阵辽宁的比赛中,主力球员们的表现明显低于平时水平,很可能就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

教练组在制定战术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球员的心理因素。不能只顾着玩花样,而忽视了球员的感受。要让球员们保持自信和斗志,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最大的潜力。

从上海队这次的表现来看,教练组的执教理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战术变化和出奇制胜,反而忽视了球队的整体状态和球员的个人感受。这种为了战术而战术的做法,很容易适得其反。

一支优秀的球队,需要的是稳定的阵容和清晰的战术体系。频繁地变阵和轮换,只会让球员们无所适从。教练组应该根据球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的战术体系,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球员们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当然,适当的变化是必要的,但不能为了变化而变化。教练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执教理念,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执教理念,才能带领球队走向成功。

上海队这次的一系列操作,看起来不像是单纯的教练组决策。很可能是俱乐部高层也参与其中,对球队的管理进行了过度干预。这种情况在职业体育中并不少见,但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高层可能出于各种考虑,比如商业利益、球员培养等,要求教练组做出一些特殊安排。但是高层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忽视一些技术细节和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一些看似高明实则有问题的决策出现。

俱乐部应该明确职责分工,让教练组拥有足够的自主权。高层可以制定大方向,但具体的技战术安排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上海队在常规赛最后阶段故意让球的行为,其实暴露了联赛制度的一些漏洞。如果联赛的规则足够完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俱乐部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比赛公平性的行为,本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

但是目前的联赛制度似乎并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明确的约束。这就给了一些俱乐部钻空子的机会,为了一些短期利益而做出有悖体育精神的事情。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联赛的公平性,也会损害排球运动的整体形象。

联赛组织方应该尽快完善相关规则,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和处罚措施。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联赛的公平公正,推动中国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随着职业体育的发展,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过度的商业化也可能会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本质。上海队这次的一系列操作,很可能就是出于某些商业考虑。

比如,故意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或者通过轮换来给更多球员曝光机会。这些做法从商业角度来看可能是有利的,但却忽视了竞技体育的核心价值 - 公平竞争,全力以赴。

俱乐部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竞技体育的初衷。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球队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只有在商业利益和竞技精神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