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死后,会是朱祁镇当皇帝吗?

小也妹子 2023-12-23 13:06:22
前言

明代宗景泰朝后期,朝堂上的矛盾主要源于一件事情:储君未立。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皇帝朱祁钰下令将原本的储君、亲侄儿朱见深降封为沂王,并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这一决定在朝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感。

然而,局势在景泰四年年底迎来了一场意外的风暴,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使得朝堂再次陷入不安。朱祁钰原本就只有一个儿子,而他努力许久,却无法在后宫中得到继承人。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一些官员如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监察御史钟同、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等人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储君,但朱祁钰却铁面拒绝,对请求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朱祁镇发动政变,重新夺回皇位。这场“夺门”引起了朝野的震惊。然而,内阁首辅李贤却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场政变是多余的。在他看来,一旦朱祁钰驾崩无嗣,自然应由朱祁镇重新登基。

那么事实究竟是这样吗?

英宗病危继承难定,大行将倾

景泰八年冬天,阴云密布。 这一年中,明英宗朱祁钰身体欠安,长期处于体弱多病的状态中。周遭大臣们备感忧心,生怕皇上一个不小心,便会离开人世。

不料入冬以后,英宗身体状态急转直下,突发重病,呕血成疾。此时,英宗已然无嗣,独生皇子早已不幸夭折。明亡在即,皇位继承人空悬,万事待定,大行将倾。

听闻倒霉消息的明朝大臣们,个个面色惨淡,心中忐忑不安。此时此刻,明廷上上下下,众说纷纭,议论缭绕。当务之急,便是尽快确定皇位继承人,以稳定明朝基业,化解危机。

然而,册立储君并非易事。要在众多皇族后裔中选出心仪人选,难度可想而知。若是选错,造成宗室内斗,动荡社稷;若是迟迟不决,大好河山无主,四分五裂乃至于覆灭,都在顷刻间。“建之费久,毁之速也”。

明朝这艘大船,此时此刻正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惊涛骇浪中,众心激荡,继承人一空,随时面临覆没的危险。大臣们个个胆战心惊,步步为营。

其实,这场危机并非毫无转圜余地。按照礼制和先例,答案不该太难找——英宗同母兄长天顺帝朱祁镇正被软禁在南宫,此前的14年里,一直没有机会出头掌权。

如今英宗病危,按“兄终弟及”原则,天顺帝理应继位,并非违反制度,亦属情理之中。只需立刻传召,即可避免祸患于未然。

然而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14年前正是英宗以武力夺去皇位,囚禁天顺帝于南宫这座金丝雀笼中。

如今英宗命在旦夕,却对天顺帝这位兄长仍痛恨入骨、死不悔改。要他立此人为嗣实在难以启齿。毕竟,一个被自己废黜囚禁的前朝皇帝,又岂会甘心做一个傀儡、让路?

左右为难,却又难下决心弃宗法不顾

英宗明知天顺帝按礼制就是正统继承人,理应传位于其子孙。但他碍于自尊心,实在无法开口立之。眼看兄长被自己软禁14年后东山再起,恐怕难以接受。

朝臣们也看得出英宗的难处。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皇上在卧病最后时日里这般烦恼纠结、左右为难。殊不知,他们一意孤行强求英宗立天顺帝子孙为嗣,也是雪上加霜。

于是他们也束手无策,不住劝说,希望英宗从长计议:“陛下啊,您亲爹仁宗大人的骨肉,理当传给仁宗的孙儿嘛。”

然而英宗还是不为所动,一口回绝。他死死咬定,就是不肯让步妥协。整个朝堂为此陷入胶着状态,英宗迟迟不能决断心中正人。

他面临的是几个几乎难以抉择的选项:

是否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父皇一脉断绝,小宗夺取正统之位?这对一个称职的儿子而言,实在遭人非议。

亦或是折服于政敌之子,任由其夺权?这对英宗的尊严与自我认知造成毁灭性打击。

抑或考虑北宋的先例,立一个旁系宗室入继?这其中的变数太多太大......

可以说,哪个选项对英宗而言,都残忍至极。

岂料天顺帝这边早有准备 出奇兵一举夺门而入

与英宗这边犹豫不决不同,眼看局势越来越明朗的天顺帝朱祁镇早已做好全盘准备,选择出手夺权。

他被囚禁在南宫这些年,并非与世隔绝。英宗病入膏肓的流言早已传到他的耳朵里。更何况,他身在高位,见多识广,自然明白礼法精神所在:皇位传子,正统不移。

他深知,英宗已经病危,是力不能支。再这样僵持下去,自己迟早可以东山再起,重登帝位。这已成定局。唯一的变数,就是英宗死前突然疯狂,与之同归于尽。

如果消息属实,自己小心谨慎收手还来得及。若是英宗已经立下遗诏,拥立旁系,那自己只能孤注一掷,与其同归于尽。

面对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顺帝果断抉择。他深谙大义所在,更看穿了局势,坚决主动出击。这样可以避免被动挨打,也不会错失良机。正所谓“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天顺帝突然从南宮杀出,率领手下禁卫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紫禁城,直取大内。一时间,朝中大乱,御前侍卫慌了手脚,应对不暇。

英宗尝试突围逃跑,无奈体力不支,突然昏迷在太医房中。大臣们急忙将他抬回宫中,弹尽粮绝。至此,天顺帝轻而易举完成政变,重新掌权称帝。英宗则在郁郁中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场迅猛的革命,至此完成。然而结果是否完美,其必要性却饱受质疑。

天顺帝复辟后反思,这场突袭夺门真的必要吗?

事后看来,这次政变的效率和成功率无懈可击。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利益,天顺帝重新登上帝位,一举成为最大赢家。这难道不完美吗?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年,连天顺帝自己都在反思,这场突袭蚕食式的政变,是否真的有客观必要性?

经过深思熟虑,天顺帝得出结论:就结果而言,似乎并非无法避免。甚至整场政变都有些多余。假如自己当时没有激进出击,保持足够理性与耐心,大局已成定局。

当时形势已然明朗,英宗已是强弩之末,这是朝中各方面官员都看得出的事实。他死撑不让步,固执己见,却又难以坚持太久。一旦他离世,皇位继承人选自会水落石出——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儿子,这已成定局。

可惜当时的天顺帝等不及了。自己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结果闹出一场革命风波。虽然最后成功夺权,却在所难免。这场看似迅速高效的革命,是否太过轻举妄动了些?

倘若当时自己能稍安勿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任由英宗死撑,假如他真的立下遗诏拥戴旁系,到时候再行发难,权宜之计亦未尝不可。但自己当时贪一时之快,一行藏于千里之外,反而不可避免造成政局失控的风险。

万一英宗玉石俱焚,誓与自己同归于尽,那后果不堪设想

1 阅读:68
评论列表
  • 2023-12-23 16:12

    天顺帝夺英宗的位,太吓人了,我都看蒙了

小也妹子

简介:每天更新有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