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真正退休!东亚困境,靠勤劳突破不了欧美产业封锁?

琉璃映星光璀璨 2025-01-09 13:29:12

勤劳之惑:东亚困境初起

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显示,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就业人数为912万人,连续19年同比增加。据日本网报道,2023年,日本65岁以上还有909万老人还在工作,其中789万以非正式员工的方式雇佣,2024年和2025年的这个数字也估计只涨不跌。而其他东亚国家也都多少陷入这样奇怪的“老年内卷”中。

这不禁让人陷入沉思:东亚人,这个向来以勤劳著称于世的群体,缘何会陷入这般境地?

不可否认,许多人会将原因归结于欧美起步早,率先经历科技革命,抢占了发展先机。东亚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起步滞后,只能奋起直追。这般拼搏奋进的历程,看似励志,实则饱含辛酸与无奈,令人喟然长叹。

此刻一个尖锐且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仅靠勤劳与艰苦奋斗,东亚真的能够企及欧美人的生活水准吗?答案,或许有些残酷——即便每日不眠不休地劳作24小时,即便耗尽每一分精力,若只是单纯依赖勤劳与汗水,最终的结果,要么是沦为欧美繁荣背后的 “燃料”,无私助力他们迈向更幸福的生活;要么是在自我感动中,陷入原地踏步的泥沼,难有实质性突破。

诚然欧美社会手握先发优势,稳稳占据产业链顶端,可这绝非他们尽享优渥生活的根源所在。

社会能量法则:外向与内向剖析

薛定谔曾有过精妙的阐述:生命如同一个永不停息的能量摄取体,需持续从外界汲取能量,方能维持自身的存续与发展。实际上,由生命构建而成的各类手表,无一不遵循这一铁律。

家庭若要稳固,需确保收入足以覆盖支出;公司若求长存,盈利必须超越成本消耗。社会的运行逻辑亦是如此,从产出与消耗的视角审视,大抵可划分为三种形态:产出高于支出的扩张型社会,又称外向型社会;产出低于支出的收缩型社会,即内向型社会;以及产出与支出持平的停滞型社会。

欧美无疑属于外向型社会,在科技、金融、体育、奢侈品等诸多领域,犹如纵横四海的 “霸主”,凭借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将他国 “收割” 得服服帖帖。反观东亚社会,整体呈现出内向型特质,其核心要义聚焦于生产环节,仿佛消费这件事,与东亚人绝缘,那是欧美人士的 “霸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消费才是驱动社会前进的关键力量,它能如催化剂一般,极大地加速社会货币流通速率,催生出海量就业机会与巨额财富,若再佐以福利保障,更是如虎添翼。

这种蓬勃的消费浪潮,滋养着大量非生产性岗位从业者,而这些人往往能够开创新颖的生活方式,并借此将影响力辐射至全球,反向从他国获取丰厚回报。毕竟消费具有塑造生活范式的魔力,生产却难以企及。

东亚模式短板:勤奋的 “枷锁”

再看东亚人的社会观念,“勤劳至上” 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在这里,一日不工作,便会顿感自身价值如流沙般消逝;长期脱离工作岗位,更会遭受社会的冷眼与淘汰。

中日韩三国,在处在的路径上如出一辙,彼此难分伯仲。以意大利为例,这个国度除了坐拥奢侈品产业的半壁江山,还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出各类顶尖设计师,炮制出风靡全球的精品单品,肆意收割世界财富。

相较而言,堪称勤奋楷模的日本,即便拼尽全力,也不过打造出优衣库这般主打经济适用的品牌模式。这般现实,令人唏嘘不已——勤劳与艰苦奋斗的生产性精神,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束缚东亚社会发展的枷锁,甚至悄然吞噬着东亚社会的未来前景。

究其根源,东亚沿着这条传统发展轨迹前行,上限已然清晰可见——只能在欧美一手定义的产业链条中,永无止境地埋头苦干,直至生命尽头。

高强度的劳作节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便是生育率的急剧崩盘。长此以往,社会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生育率持续下滑,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人们为求生存愈发拼命工作,而这又进一步压低生育率,直至东亚族群在国际主流舞台上逐渐黯淡无光。

道理浅显易懂,东亚各国长期在欧美主导的产业格局下辛勤耕耘,高附加值岗位仿若坚冰,纹丝不动,牢牢掌控在欧美手中。能够向外转移的,皆是些利润微薄的低附加值岗位,毕竟产业规则由欧美制定,发展路径由他们规划,中间那部分可观利润,被他们精心 “框定”,东亚各国唯有拼死劳作,方能分得一杯羹,还得面临各国之间的激烈角逐。

就拿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日本在氢能源领域苦心孤诣,积累了海量专利与深厚技术储备,本以为能凭此占得先机。谁曾想,美国大手一挥,轻巧绕过氢能源路线,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何?

只因美国掌控着生活方式的定义权,手握消费方向的选择权,而日本恰恰缺乏这种关键能力。缺乏消费市场托底的高科技,宛如无根之萍,能支撑多久?显而易见,东亚传统的发展之路,已然被无形的 “天花板” 重重压制。

中国破局担当:产业升级新望

许多人怀揣着靠勤劳积累财富、实现阶层跃升的梦想,殊不知,这般努力往往只是让欧美人赚得盆满钵满,东亚反而沦为被收割的 “韭菜地”。沿着这条老路走下去,东亚社会所能期盼的最好结局,无非是以崩塌的生育率为代价,换取一段短暂的精品时光。

恰似莫泊桑笔下《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为了一场宴会上的风光,向弗莱斯蒂埃太太借来看似贵重的项链,不慎遗失后,耗费十年青春艰辛偿还,待以为苦尽甘来、能坦然面对之时,却惊闻项链竟是赝品。多么辛辣的讽刺!

上流社会掌控生活方式定义权,普通人只能亦步亦趋,靠努力跨越阶层,终究只是黄粱一梦,经济与产业发展亦是同理。所以,一味依赖勤劳和艰苦奋斗,无异于自缚手脚,只会让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于东亚而言,中国无疑承载着最后的希望之光。回首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便能深切感知到,当东亚意图冲击欧美把持的高端产业领地时,将遭遇何等狂风暴雨般的阻击。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中国也别无选择,唯有砥砺前行,哪怕可能承受惨重损失。

因为一旦无法实现产业突破,便只能在既有产业的狭小天地里原地打转,经济陷入停滞,赶超欧美沦为泡影,做大蛋糕更是遥不可及。

人终归有极限,即便是以勤劳为文化底色的东亚人也不例外。长期被困于无法突破的产业困境,持续置身于高度竞争的高压环境,收入增长却如蜗牛爬行,如此一来,整个经济体的长期运行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看看日本、韩国,薪资二十载原地踏步,产业瓶颈难以突破,经济发展迟滞不前,又深陷老龄化泥沼,苦苦挣扎。倘若中国能在产业升级之路上闯关成功,随着产业资源的极大丰富,整个社会便能逐步摆脱超高竞争烈度的 “紧箍咒”,回归到既勤奋努力又契合人性的理想平衡点,进而踏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本来源@硬核资本论 的视频内容

1 阅读:119

评论列表

北诺

北诺

5
2025-01-09 16:44

还是人多的问题

用户16xxx10

用户16xxx10

3
2025-01-09 16:59

有问题?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