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赤潮预警模型、卫星遥感数据、藻类密度阈值与备用水源常备
在我国,对虾的养殖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很多沿海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不管是做油焖大虾、白灼虾还是盐水虾,都很受欢迎,在市场上很有价值。不过,对虾养殖有不少让人头疼的地方。
就像我在福建老林养殖场的朋友老林,他养殖了3年的对虾。那里是沿海地带,地形平坦,有着广袤的泥滩适合养殖。可是每年到了夏季,他就特别担心赤潮来袭。每次赤潮一来,养殖池里的水质就变得很差,对虾的存活率大幅下降。这赤潮啊,其实就是海水里的藻类疯狂繁殖,把水搅得浑浊不堪。老林说,要是能有啥办法提前知道藻类会繁殖到啥程度就好了,可不能光凭经验猜啊。
现在就有人研究出对虾赤潮预警模型,这在养殖里可是很有用的东西。这个模型能通过分析好多数据,提前预判赤潮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呢,这个模型得依靠卫星遥感数据来实现。卫星遥感数据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探测器,能从遥远的太空看到海上藻类的大致情况。
藻类密度阈值在对虾养殖里是个关键的数据。比如说在广东湛江的一些对虾养殖区,那里的海域开阔。养殖户们就发现,当藻类密度达到每毫升海水30万个的时候,就得格外小心了。因为一旦超过这个密度,就可能引发赤潮。就像我老家黑龙江的一个网友说的,他听说南方对虾养殖受赤潮影响大,北方的冷水养殖倒是没这方面烦恼。南北方环境差异太大,养殖也各有各的难处。
不同的藻类在相同环境下的表现也不一样。像绿藻家族里的刚毛藻,它生命力很强,繁殖速度快,很容易改变水质。铜绿微囊藻呢,它的颜色在不同水质下会有细微变化,而且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很特别。小球藻就比较好,能吸收水里的污染物变成自己的营养,净化水质。这三种冷门的绿藻,各有各的特点。刚毛藻的疯长能让水里氧气减少,对虾容易缺氧。铜绿微囊藻要太多,会分泌毒素,让对虾生病甚至死亡。小球藻能让水变肥,要是太肥了又可能助长其他有害藻类。
还有一些养殖地区,比如福建的宁德,靠海的山地地形,养殖池建在海边的缓坡上。那里的海水流动相对较快,养殖户们会定期监测藻类密度。他们发现,1年的时间里,不同季节藻类密度差别好大。夏季高温的时候,藻类繁殖得特别快,密度很容易超标。
说到备用水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些规模化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大,一旦养殖池的水出问题,没有备用水源,损失可就大了。3年前,这里的几个养殖户就没在意这个,赤潮来的时候,用水源没备用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对虾大量死亡。后来有了教训,大家都开始重视起来。不过,在一些小的家庭式养殖场,有的老板觉得面积小,就疏忽了这个。像福建的一个小养殖户,他说他也想备用水源,可是资金有限,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对于对虾养殖来说,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毫无办法。要是有个成熟的对虾赤潮预警模型,再配合卫星遥感数据,准确判断藻类密度阈值,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对虾养殖的风险就能降低不少。同时,各地也要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像南方潮湿炎热、北方干燥寒冷,还有沿海、内陆不同地形地貌,制定合适的水源管理方案。
南方的养殖场夏季高温多雨,水质容易变,赤潮风险高。北方虽然赤潮风险低,但冬季寒冷,养殖池管理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山东的一些养殖户,冬季会把养殖池水浅处冻起来,保证好水质,来年春天继续养虾。不同养殖模式也各有难点。像散养对虾,管理分散,要时刻关注藻类变化就难。集中养殖的养殖场,规模大,稍不注意水质变化就可能殃及大片对虾。
咱再说说养殖中的其他问题。比如说饵料投放,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需求不同。小虾苗的时候,得喂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的饵料。要是投放量不对,虾苗长得慢不说,还可能会生病。我有个朋友在海边的养殖场帮忙,他跟我说,曾经有次没注意饵料投放,虾苗吃了变质饵料,好多都死了。这也说明养殖里的每个细节都很关键。
再加上市场对虾的价格有波动,受季节、产量、进口对虾数量等好多因素影响。养殖户辛辛苦苦养了虾,要是赶上价格低的时候,赚的钱就不多了。有一年,我老家有个养殖户,忙活了大半年养虾,结果上市时赶上大量进口对虾冲击市场,自己养殖的对虾卖不上好价,亏了不少。
那怎么综合应对这些问题呢?首先得重视藻类监测,特别是赤潮预警模型的研究推广,让养殖户都能用得上。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可以出面组织专家,多到沿海养殖地区去培训,教大家怎么看藻类密度。对于小养殖户,政府可以给点扶持,让他们能搞个简单的备用水源设施,比如说挖个小储水塘。
南方养殖户可以利用热带丰富的藻类资源优势。像福建、广东这些地方,适合养殖一些热带藻类品种,比如龙须菜。龙须菜不仅能净化海水,还能为对虾提供栖息和隐蔽的地方。北方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环境特点来。像辽宁那块干冷的海域,可以选择耐寒性强的藻类来改善水质。像浒苔,它对温度适应能力在北方藻类里算强的,还能吸收水里的氮、磷,净化水质,就像净化器似的。
在养殖方式上,规模化养殖要标准化管理。大型养殖场要有专业的水质监测团队,定期检测藻类等各种数据。散养的养殖户就互相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之类的。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监测数据。比如在广西的一些沿海农村,养殖户们组成合作社后,互相帮忙监测养殖池,哪家的藻类密度不正常了,马上通知其他户做好防范。
还有养殖技术创新的问题。现在科技发展快,一些新的净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养殖中。像生物膜技术,把有益的微生物附着在特殊的材料上,这些微生物能分解水里的有害物质,降低对虾生病风险。这种技术在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应用得多,北方可以慢慢推广。
从市场角度来说,养殖户也可以联合起来搞些品牌。比如说把某个地区的对虾打造成为高端的品牌对虾。像海南的一些养殖户,打造出有机对虾品牌,走高端市场路线,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不仅能应对市场波动,还能提高养殖效益。
咱们再看看对虾养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养殖产生的废水如果处理不好,流入大海,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藻类大量繁殖引发赤潮就是因为海水富营养化。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养殖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养殖。所以,养殖户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时候,也要重视环保。比如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让养殖池里的水产和藻类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像在一些南方海域,有人搞虾蟹混养,同时种植红树林,红树林的根可以净化海水,还为虾蟹提供了好的栖息环境。
从长远来看,要想对虾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就得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南方有的地方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北方也在努力跟进,学习南方的成功经验。
未来的对虾养殖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海产品需求的增加,如果能把赤潮预警、水源管理、养殖技术创新这些问题解决好,对虾养殖一定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呢,这个路还很漫长,不知道各位养殖户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呢?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