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我们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当肾脏受到损伤时,它的“排水”和“排毒素”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表现。
大家比较熟知的肾衰竭原因是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肾炎和痛风等。但不容忽视的是,某些药物的不当使用也会引起肾衰竭,而且通常来得更加猛烈和凶险。其中有一类药物,最需要引起警惕,因为是普通人群最容易接触和自行使用的,那就是——非甾体抗炎药。
贺先生服用的药物,就有这种成分,医生分析:
💊布洛芬和泰诺都含有非甾体抗炎药成分,这类药物虽能快速解热、抗炎、镇痛,但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
💊阿昔洛韦虽是常用抗病毒药,但其肾功能损伤的副作用常被忽视,尤其在输液滴速过快时,可能引起肾衰竭和无尿状态。
贺先生的肾穿刺病理结果显示,他的肾衰竭正是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
幸运的是,贺先生入院两周后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恢复正常,后续不再需要透析治疗。出院时,贺师傅感激地说:“谢谢医生救了我!以后再也不去小诊所了,用药不能只看疗效,还要考虑副作用。”
这些重点人群
需警惕药物性损伤
1. 慢性肾脏病患者,特别是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肾功能已经受损,更容易因药物进一步导致肾损伤。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肾损伤。
2. 低蛋白血症人群,蛋白质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会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游离浓度,从而增加药物毒性。
3. 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使用某些药物时更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进而引起肾损伤。
4. 肾脏血流量减少或体内电解质失衡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更易发生肾损伤。
该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伤?1. 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若不得不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2. 用药前评估肾功能,联合用药时应尽量避免同时服用肾毒性药物。
3. 服用肾毒性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尿液变化,如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并定时抽血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
4. 对于肾脏功能正常、不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人群,服药时可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
最后提醒各位街坊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气温变化大
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防止着凉
一旦感冒别轻视,切勿自行乱吃感冒药
谨防引发肾功能损伤
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遵医嘱服药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宁波晚报、福建卫生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往期精选
热门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