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共出现过400多个皇帝。如果在这中间寻找几个雄主的话,那么汉武帝刘彻,一定会赫然在列。当我们打开记载着汉武帝一生的史书时,我们会发现,围绕在这个帝王身边的,是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激情岁月。汉武帝一生中,总是在不断的开疆扩土,这使得当时汉朝的版图急剧扩张,其相对于此前的秦朝版图相比扩张了近一倍。可是,在汉武帝这般大业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家庭的黯然。根据史书记载,因为汉武帝的东征西讨,导致当时的汉朝“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可以说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的征讨,也给当时的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么这就很容易让人们产生疑问,那就是汉武帝在位期间东征西讨,为何没有导致西汉灭亡呢?
首先,这样的情况和当时紧张的汉匈关系,有着很大的联系。自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汉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匈奴采取的都是和亲政策。这样的情况不仅被汉朝皇室视为耻辱,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也是一种耻辱。这样的情况,在于深藏于当时人们心中的华夷之分。因此,当时很多的底层民众对于汉武帝对于匈奴的征讨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的。
同时,在于汉武帝自身对于内政的改革上。在汉武帝时期,强制的推行了盐铁官营的制度,这就使得汉武帝在位期间,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的增加,这就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财力的雄厚使得西汉政权足以应对大多数的突发情况。在对待汉朝内部的封国上,汉武帝则富有创造性的颁布了“推恩令”,这就使得曾经威胁汉王朝统治的各大封国,在无形之间被消解。并且,汉武帝为了维护内部的统治,首次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十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以说汉武帝在治理内政上的,这一系列改革,为他日后的开疆扩土,做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
当我们在看汉武帝这一生的征伐时,却不经意的忽略了汉武帝祖辈几十年的积累。尤其是“文景之治”,因为政策上讲求与民修养,所以在汉武帝接过权力的手柄时,汉朝已经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所以在汉武帝征伐的初期,并非是穷兵黩武,如果是穷兵黩武的话,那么西汉很有可能早就在汉武帝的手中土崩瓦解。
其次,能够维持住这样的居民,和汉武帝个人的雄才大略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汉武帝的末年,因为轮台屯田之事闹得举国上下,民怨沸腾。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审时度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罪己诏。这份罪己诏的下达,在当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同时也对此前东征西讨的政策,进行了一定的反省。皇帝检讨自己的过失,这在历史上还真是第一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到了晚年,汉武帝对于一系列问题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汉武帝距离我们已经有数千年之久,后世学者有人称赞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也有人贬低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但不会让我们产生任何疑问的是,汉武帝成为了历史星河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那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