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徐向前病危:反复说不要抢救,被拒绝后仍多次感谢医护人员

岁月浅唱者 2024-12-10 16:54:51

“不要抢救!”徐向前的最后请求被无情拒绝了。

1990年夏天,89岁的徐向前元帅深陷病痛折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肺部感染、心绞痛、结核复发接踵而至,最终陷入多器官衰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三次恳求医护人员不要抢救,但最终还是被医生“违背遗愿”地抢救了多次,甚至插满了管子。他的坚持为何被拒绝?徐帅又为何心存感激?这背后,不仅是一位元帅最后的生命之战,更是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深刻较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徐向前的“不要抢救”根本不是一句“普通遗愿”

徐向前的要求看似简单,但背后有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刻体现。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已然完成了使命,没有必要再浪费国家资源和人力去延续一具迟暮之躯。毕竟,他不仅是一个元帅,更是一个一辈子提倡节俭和奉献的老党员。对医护人员这句话绝不是“普通的遗愿”,而是一个沉重的抉择。国家领导人、功勋元帅,这样的人物岂能不抢救?不抢救就意味着放弃,而历史从未宽容过“放弃”。

2. 医护人员的“抢救执念”背后,是一场沉重的历史责任

徐帅身上的管子插得满满当当,每一根都代表医护人员“不放弃”的努力。为什么不放弃?说白了,徐帅的生命不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党、国家和历史。他们知道,徐帅的去世必然是个全国性事件,谁也不想让自己背上“放弃抢救”的骂名。尤其是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来看,“拼尽全力”是底线。而且,徐帅的身份摆在那里,他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之一,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必须挽留。事实上,这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更是整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对功臣的“抢救”就是对过去革命史的尊重。

3. 徐帅为何心存感激?他看得比谁都透彻

在病床上,徐帅一次次被抢救回来,每次醒来都向医护人员道谢。他明白,这是大家对他的尊重与爱戴。但这些抢救带来的痛苦,甚至比枪林弹雨还要难熬。长期输液让他的血管几乎枯竭,身体浮肿得不成样子。但他却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在他心里,个人的生死从来排在革命大局之后。他的感激不是因为抢救让他多活了几天,而是因为他看透了医护人员背后的复杂心理——他们的坚持,是为了挽留一段历史、一份信仰。徐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属于人民”的真正含义。

徐向前的最后岁月,是一场个人信念与医疗伦理、历史责任的交锋。他的豁达、宽容和对革命信念的执着,至今让人动容。或许,他的“不要抢救”不仅是对自己的释然,也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最大体谅。而他的抢救,既是医护人员的“无奈之举”,也是对国家责任的一种担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