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末伏,无论多忙,牢记:1不贪、2不去、3不留、4要添,别大意

大麦看文化 2024-08-16 02:32:15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权当茶余饭后的趣谈,旨在对美好生活的寓意,不可迷信!

时光匆匆流转,恍若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们已身处末伏时节。

在这夏意未尽、秋意渐浓的交替之际,阳光依旧炽热如火,空气中弥漫着夏日的余温。

然而,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自然界已在悄无声息中为即将到来的金色秋天做着准备。

树叶开始酝酿着由翠绿向金黄的渐变,风中也似乎带着一丝丝秋日的清爽与宁静。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然界的变迁,正是时光流转、自强不息的写照。

而我们,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变季节里的现代人,更应该学会顺应时令,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仅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一不贪

“不贪”二字,简短却意蕴深远。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贪”不仅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智慧。

以末伏时节养生为例,这里的“不贪”,特指不贪凉。

末伏,是夏季的尾声,也是炎热的尾巴。虽然阳光依旧炙热,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早晚的微风已带有些许凉意。

在这个时节,身体最容易受到温差变化的影响。若一味追求凉爽,贪恋冷风、冷饮,很容易让身体受寒,进而为各种疾病埋下隐患。

古人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生的智慧。贪凉,就如同追求过满的水,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追求凉爽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暖,呵护自己的身体。

《黄帝内经》有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早晚温差大时,我们更应注意增添衣物,以防寒气入侵。

老话说得好:“寒从脚下起”。双脚离地面最近,地面上的寒气最先侵袭双脚。因此,不妨在早晚微凉时,穿上一双薄袜,护住足底的涌泉穴。这一小小的举措,或许就能为我们挡去不少寒气。

再回想那句俗语:“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婪往往会导致我们失去更多。

在末伏时节,如果我们过于贪凉,可能会失去健康。因此,“不贪”不仅是一种节制,更是一种保护。

不贪,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珍惜当下,享受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简单、自足的生活状态,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

二不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行走江湖之间,我们也需谨记“二不去”的忠告。

“一不去河边野游。”虽然酷暑难当,人们总想找个清凉之地消暑,然而末伏时节,水温已逐渐转凉,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流转,季节更迭,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此时若贸然下水,游泳时很可能因水温过低而导致抽筋,从而陷入危险之中。正所谓“欺山莫欺水”,水面的平静下隐藏着无尽的风险。

再者,河边等地也是蚊虫的乐土,这些微小的生物在这个季节尤为活跃,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故,应尽量避免前往此类区域,以防不测。

再言“二不去阴暗潮湿之地”。潮湿之地,湿气重重,如《黄帝内经》所云:“湿伤肉。”湿气过重,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特别是那些已有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更应听从古人“避湿就燥”的养生建议,避免长时间逗留在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加重病情。

三不留

“不留”,此理古已有之,而今更见其深意。首言“不留汗”,盖因时至末伏,热气未减,人体易汗如雨下。

《内经》有云:“汗为心之液”,过汗则心神耗散,体内之津液电解质亦随之流失,于健康大为不利。故当及时补充水盐,以防过度汗泄。

再言“不留怒”,古人讲“怒则气上”,怒伤肝,而肝气以疏泄为顺。常怒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诸病生焉。是以在这个时节,更需修心养性,克制怒火,以和、敬、清、寂之心面对世事,方能保身心安康。

最后论及“不留郁”,须知情绪之郁,亦能致病。末伏天气多变,易使人心生烦躁,情绪低落。

古人云:“忧则气结”,长期忧郁,对身心健康均有妨害。故当调整心态,以乐观豁达之胸怀面对生活,则负面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民间习俗中亦有许多与“不留”相契合的养生方法。如夏日饮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清心明目,有助于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又如练习书法或绘画,可使人平心静气,忘却烦恼,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这些方法都体现了古人对于身心健康的独到见解和智慧。

四要添

一添衣。

末伏时节,天高气爽,然而早晚温差渐大,正如古诗所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此时,我们要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适时增添衣物。《黄帝内经》有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便是告诫我们,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风寒之邪的侵袭。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在末伏之后,每场雨后气温都会逐渐下降,因此添衣保暖尤为重要。

二添眠。

夏日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因炎热而睡眠不足。但到了末伏,夜色渐浓,正是补眠好时机。古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习惯,这是顺应自然的作息规律。如今,我们也应把握夜晚逐渐变长的机会,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精蓄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正是告诉我们,在秋季应当早睡早起,以应和天时,保养身心。

三添水。

秋天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古人云:“秋燥伤人。”因此,多喝水是秋季养生的关键。如《内经》所言:“燥胜则干。”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我们不仅要多喝水,还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等,这些都是民间常用来润燥的食材。老话说得好:“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也是古人润燥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添动。

天气转凉,人们往往容易变得懒散,但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内经》有云:“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古人亦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说,意在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在秋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消耗。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顺应秋季收敛之性,保持身心的和谐健康。

在这个末伏时节,让我们牢记这“1不贪、2不去、3不留、4要添”的原则,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吧!

0 阅读:0

大麦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