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回应“成年三部曲”:以角色蜕变见证演员的成长与力量

树茂 2025-02-17 16:12:34

“凭良心说,我没丢自己的脸”——从《梦华录》到《玫瑰的故事》,刘亦菲的表演哲学与人生答卷

2025年2月17日,刘亦菲登上《ELLE》三月刊封面,并首次系统回顾了近年主演的三部电视剧《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面对外界将其总结为“成年三部曲”的评价,她坦言:“回看这些作品,觉得挺有力量,看得下去……凭良心说,我没丢我自己的脸啊。” 这一回应不仅展现了她对表演的自信,也折射出她对演员职业的深刻思考。

“成年三部曲”:角色与自我的双向成长

自2022年《梦华录》爆红后,刘亦菲接连通过《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三部作品,完成了从“天仙”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型。她将这三部作品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年礼”,并赋予其特殊意义:“它们代表了我对角色挖掘的诚意,也让我更坚定地相信,表演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艺术。”

1. 《梦华录》:从“仙气”到“力量感”的突破

《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以茶坊老板娘的坚韧形象深入人心。她坦言,这一角色让她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刚柔并济的人物特质:“赵盼儿不只是生龙活虎的老板娘,她也有胆怯和脆弱。比如坠入爱河时的喜悦与忐忑,一滴泪就能让观众共情。” 剧集播出后,观众惊叹于她“美出了灵魂”,豆瓣评分稳居8分以上,成为现象级爆款。

2. 《去有风的地方》:社畜的“向死而生”

在都市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中,刘亦菲饰演的许红豆是一个被生活消磨热情的社畜。她通过反差塑造角色:“许红豆看似对生活麻木,但内心却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生命力。这种反差让我着迷。” 剧中自然流露的情感与大理风光的诗意结合,让观众看到刘亦菲对细腻情感的掌控力。

3. 《玫瑰的故事》:复杂人性的艺术表达

2025年初,凭借《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一角,刘亦菲斩获第三届中国电视剧盛典最佳女主角。她拒绝将角色简单定义为“飒”:“黄亦玫有热烈、脆弱、尖锐,甚至矛盾的特质。她的故事无关光环,而是普通女性面对命运的真实写照。” 该剧播出后,“黄玫瑰”成为女性自我觉醒的象征,刘亦菲更直言从角色中“学会了自信表达,不惧怀疑”。

表演哲学:等待、沉淀与“不浪费一场戏”

面对外界对其“低调”的标签,刘亦菲坦言:“演员是需要等待的职业,我特别喜欢等。等待时,功课可以一直做下去。”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贯穿了她的创作:

- 拒绝“自证”:她很少公开谈论心路历程,“自证是浪费能量,我更希望用结果说话”。

- 专注过程:“不求结果”是她的信条,“只要专注当下,结果自然是对努力的肯定”。

- 匠人精神:为角色学习茶道、剑舞、架子鼓等技能,却鲜少提及背后的艰辛,“记得的只是被汗浸湿的袜子来不及干”。

从“一夜长大”到“精神层面的细致”

15岁出道至今,刘亦菲经历了从“恐慌”到“从容”的蜕变。她回忆早年拍戏时“装的淡定比真实多”,如今却学会与自我和解:“年轻时总想证明自己,现在更关注精神层面的细致。” 这种成长也体现在她对年龄的态度上——拒绝焦虑,拥抱岁月赋予的阅历:“变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怕老’面前躺平。”

结语:玫瑰未眠,故事继续

刘亦菲的“成年三部曲”不仅是作品的里程碑,更是她对演员身份的答卷。正如她所言:“题材或许不新颖,但投入真情实感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 未来,她期待挑战更多“充满人性复杂面”的角色,用表演为观众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

0 阅读:43
树茂

树茂

专注于情感分析,人生励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