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江禁渔十年,却对钓鱼佬“开后门”?原来其中暗藏玄机!

素戈 2025-02-03 13:00:55

从这一天起,长江将会实施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渔举措,用以保护“母亲河”的生态。

然而当在长江上面看不到渔船和渔网了之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却发生了。

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钓鱼佬,纷纷带着渔具来到了长江边上,等待着鱼儿上钩。

发生这种现象,难不成是这些垂钓的人被开了后门?

一、为何给钓鱼佬“开后门”

在讨论“开后门”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弄清楚一件事情——为何要实施“十年禁渔”这样的举措?

说起来这也算是在弥补人类的“过错”。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之一,长江有着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很多靠近江边的人就是靠着打渔来维持生活。

然而随着渔民手里的工具越来越工业化,能够完成大规模的捕捞之后,长江流域内的鱼类们便遭了殃,很难像早前一样自己在繁衍生息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让“母亲河”中的水生物恢复多样性,国家在2002年其实就有推出禁渔期制度了。

只不过一开始的禁渔期时间不算很长,且禁渔范围也相当较小,所以没取得太好的效果。

为此“十年禁渔”这种直接也更具效果的措施,就出台了。

与此同时,一些渔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参与该项措施的护渔员,对所在长江沿线段内的非法捕鱼、非法垂钓现象进行监督管理。

有人可能发现了“华点”,那就是非法垂钓既然也是要管理的。

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的垂钓爱好者朝长江边上跑,难不成真的有人给“开后门”了?

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开后门”现象,具体是否能垂钓会跟各地的政策有关,不能以偏概全。

有些省份或城市没有全面禁钓,一般钓鱼大佬们只要不在禁钓区域内,或者是拿了一些被禁止使用的渔具,还是可以正常享受垂钓乐趣。

至于为何是全面禁渔,而不是全面禁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垂钓人哪怕每天都风雨无阻地钓鱼,一辈子能钓上来的数量,可能还不及渔民一张网里面捕捞到的鱼多。

说白了垂钓是一种个人爱好,为的是从这垂钓的行为中获得情绪价值,而打渔却是为了生存,怎么赚钱怎么来。

当利益在前的时候,鱼儿们可能就会遭殃,成批成批地被捕捞起来,送往了各地的生鲜市场当中。

而在光捕捞、不投喂的情况下,长江流域内原本4300多种水生生物,逐渐有了减少的趋势,甚至有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了。

相反,稍微了解垂钓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为了吸引鱼儿来上钩,钓鱼大佬们会很舍得花钱“打窝”。

所谓的打窝就是将饵料投放到所选择的垂钓水域内,这样能让鱼群聚集起来,从而增加让鱼儿上钩的概率。

只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很多人在打窝之后,依旧一条鱼都没钓上来。

可能这样的情况会让钓鱼大佬很心塞,但对得到了投喂的鱼儿们来说,能通过打窝都吃到一些饵料,会有助于生长与繁育。

而且除了能让鱼儿吃上饭之外,垂钓爱好者还能让休闲垂钓产业链也“吃饱饭”,各种垂钓装备一买,从生产厂家到销售方各个都能赚到钱。

因此,在既不会对鱼类造成较大伤害,还能够拉动经济的情况下,钓鱼佬们的垂钓行为就没有被全面禁止。

二、垂钓需依法依规

虽然可以在长江流域垂钓,但如果地方没有找对,或者是参与谋利,将个人的休闲垂钓变成了会有多方参与的非法垂钓,那么也要小心咯,属于是犯法的行为。

2024年5月22日,如皋法院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就审理了此类案件,案件中的被告人会在夜间人迹稀少的时候,到长江干流水域非法垂钓。

等到的鱼儿上钩之后,被告人会转手以高价卖给饭店或水产老板。

期间哪怕是被渔政执法人员查到过,还进行过行政处罚,也还是没有放下心中的贪念,最终成为了刑事案件中的“主角”。

从这里其实大家也应该很清楚了,哪怕没有像全面禁渔一样连垂钓也全面给禁止了,该还是有相关的条例要遵循的。

以重庆市为例,明确规定了在水生生物保护区不能进行垂钓,并且即便是能垂钓的地方,也必须是以休闲为主,不能将垂钓作为获取利益的方式。

在垂钓的时候,钓鱼佬们要严守“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原则,不可以采用可视装置和可锚渔具、不能用有害的饵料。

再就是垂钓的时候,也只能待在江边,不可以利用船舶、竹筏等工具到江上垂钓。

另外,重庆市还规定了每一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钓期,因为这个时候是鱼类的繁殖期,需要让长江中的鱼儿好好地休养生息。

还有武汉市,规定了如果垂钓到了国家或者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动物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需要立刻放回原水体,有外伤的则要报告给当地的农业农村部门。

三、禁渔至今成果如何

从2021年的头一天,到如今2025年的开端,“十年禁渔”这项措施已经启动了三年多的时间了,并且效果也有所体现。

仅仅是在禁渔一年后的2022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就比之前统计的多了237头,达到了1249头。

不止是长江江豚这一物种的数量增加了,禁渔之前在长江流域只能检测到有168种鱼类,禁渔后在2022年就已经能检测到193种了。

另外在2024年的4月份,还有科研团队在“母亲河”遇到了已经很长时间没露面的长江源珍稀鱼类,小头裸裂尻鱼。

可即便取得了这些成绩,也不能认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已经好到可以继续捕鱼了,只能算是刚刚“大病初愈”。

“十年禁渔”是一场持久战,距离流域生态恢复到很好的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各界继续配合发力。

结语

垂钓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不应该与利益有太多的牵扯,尤其是在国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更不应该知法犯法进行非法垂钓。

不过因各地在垂钓管理这方面,所执行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垂钓爱好者们要先弄清楚,到底有哪些行为是自己所在的地方不能做的,被糊里糊涂地违法了。

还有就是在垂钓之余,也可以加入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当环境好了之后,鱼类就会多起来,也能给垂钓增添更多的乐趣,属于双赢。

0 阅读:82
素戈

素戈

揭秘社会背后,搞笑故事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