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龚澎奉党中央命令来到重庆,成为周恩来的英文秘书。也正是在这里,她和乔冠华之间萌生了爱情。作为党内的“月老”,周总理时刻留意着两人的感情发展。一天,乔冠华和龚澎一同来到周总理办公室,周恩来忍不住问道:“你们俩打算拖到什么时候啊?”
乔冠华当时伸手想摸出香烟,但看到桌上“禁止吸烟”的标识后,默默收回了手。周总理察觉到这个动作,笑着打趣:“我这儿是禁烟不禁婚啊,你们该商量商量了。”两人顿时羞红了脸,低下了头。最终,在周恩来的撮合下,这段感情终于开花结果。
乔冠华,191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的富裕家庭,青年时代先后赴日本和德国留学,打下了扎实的外语功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毅然回国投身抗战,辗转来到广州。然而,不久日本占领了广州,他不得不逃往香港,在《时事晚报》担任主编,并以笔名“乔木”撰写评论,揭露日本侵略的野心。其文笔之犀利,赢得了远在延安的毛主席的赞赏。
毛主席曾评价乔冠华的文章:“气势如千军万马,文章堪比两个坦克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乔冠华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并向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申请入党。周总理对此十分重视,强调:“让乔冠华入党,等于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陷入混乱,周总理指示要安全撤离在港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乔冠华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排上百人安全撤离。1942年元旦,他随廖承志来到重庆,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周恩来对他的表现高度赞赏,并关切地建议他先养好身体,再继续工作。
不久后,乔冠华被安排到《新华日报》工作,期间他与周恩来的英文秘书龚澎相识,随着共事的增加,两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1943年乔冠华与龚澎喜结连理,毛主席对他们的婚姻赞道:“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这段婚姻持续了27年,夫妻俩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共同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和龚澎一同进入外交部,乔冠华作为外交顾问,多次陪同周总理出席国际会议。他不仅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更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关键人物。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乔冠华被派往朝鲜,参与与美方的谈判。在谈判桌上,他与对手斗智斗勇,特别是在战俘遣返问题上,乔冠华提出“让现状拖下去”的策略,最终迫使美方妥协,签订了停战协议。这场谈判的成功,不仅赢得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也展现了乔冠华卓越的外交才华。
随着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1年,乔冠华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率队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毛主席在选定代表团团长时,曾幽默地表示:“‘乔老爷’外语好,口才佳,任务就交给他吧!”这一任命反映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乔冠华的信任。
乔冠华不负众望,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谈判中,他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不让步。乔冠华的坚决态度,使得美国代表团最终不得不接受中国提出的条件。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乔冠华再次担任关键角色,参与起草中美建交公报。在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谈判中,乔冠华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巧妙地调整公报措辞,将“前提”改为“前景”,既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让谈判顺利推进。基辛格对他的表现赞叹不已,甚至在私下对随行人员说:“乔冠华,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然而,光辉的外交生涯背后,乔冠华始终将周恩来视为最敬重的人。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去世,举国哀悼。三天后,周总理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就在这庄严的场合,乔冠华失声痛哭,跪在周总理灵前,泪如雨下:“总理,您没有子女,就让我来送您最后一程吧!”
乔冠华这一情深意重的举动,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不仅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更是对这位伟人充满了感激和敬仰。在那个瞬间,曾经在谈判桌上意气风发的乔冠华,化身为一个失去至亲的晚辈,久久不愿离开周总理的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