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乔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葬礼承载着对逝者的无限哀思与庄重敬意。
其中,起棺前那一声清脆的“摔盆”声,不仅是仪式的一部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家族情感。
对于后辈而言,了解“摔盆”的真正意义,是对先辈的一种缅怀,也更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与致敬。那么,这“摔盆”之举,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成为葬礼上的重要环节?
这一摔盆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与故事?
一、传统葬礼的摔盆现象
说起传统葬礼,这其中可是有很多讲究,衣服以黑白色这种素雅的颜色为主,作为死者的家属,要披麻戴孝,守灵。参加亲戚好友的葬礼时,还需要送花圈,礼金等等。
但是这些习俗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仪式——摔盆。
一般在农村的葬礼中,就有这样的仪式,过世的人的棺材要起棺之前,需要将祭奠烧纸用的盆摔碎。
但是为什么要摔盆?
摔盆的习俗是寄托了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和尊敬,意为最后再尽一次孝心,送亲人走好最后一段路。
这摔盆的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代传说当中,在阴间地府有个叫孟婆的鬼差,会让每个亡魂过奈何桥之前都喝下一碗“孟婆汤”。
喝下由忘川河水与亡魂生前的眼泪调和而成的汤,便能忘怀前尘,无牵无挂地步入下一世的轮回。
但是有些逝世的亡魂还是对家人或者恋人念念不忘,割舍不了深厚的情感,于是便在喝汤的盆底留一个洞口,这样亡魂在喝孟婆汤的时候就会慢慢顺着洞口流出去,自然就不会忘了生前的感情,在过了奈何桥之后,转世投胎到自己家里。
这也是为什么摔的盆底下会留有一个洞口的说法。
另一个关于摔盆的传说则与历史人物范蠡有关。
相传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复仇大业以后,主动辞官,在山东定陶县安心做起了生意。
当时,范蠡主要做的就是陶罐瓦盆的生意。
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号,叫陶朱公。很快,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商户。
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门客召集到身前,问他们:“我死了之后,这些瓦罐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听到范蠡这样说,门客们纷纷围到范蠡跟前争先恐后地推销自己。
这时候有一个门客站出来说:“这些都是您辛苦一辈子攒下的积蓄,只属于您,不如打碎它们,带他们一起走吧。”这让范蠡听了很是欣慰,于是就把自己的遗产留给了这位门客。
范蠡这一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考验子女们的品德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在他去世后引发家族财产的纷争。
慢慢地,这个故事演变成一种丧葬习俗传承了下来。
在范蠡的故事里,门客是古代达官贵人家里养的人,在关键时刻领工资替主人办事,和主人家并没有血缘关系。
按照现在的说法,没有亲属关系,也就不能继承主人家的遗产。
但是,传统习俗中的“摔盆”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摔盆的讲究
摔盆的人其实就是家产的继承者,自古以来,尊崇的都是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
在家人离世后,若父母已不在世,长兄便如同父亲一般,肩负起照料弟弟妹妹的重任。
因此,按照传统习俗,摔瓦盆这一仪式通常由家中的长子来执行,象征着家族的传承与责任。
若长子不幸先逝,则由家族中的长孙接过这一重任,继续履行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
摔盆看似简单,这里面的学问可真是不少。
摔瓦盆的时候,要把手中的瓦盆举过头顶,象征着苍天为鉴,天意在古代可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什么事情有牵扯,苍天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然而,摔盆实则是很有讲究的。
摔的瓦盆直径四寸,民间常称之为“老盆”或“吉祥盆”。
瓦盆在摔的时候,那是摔得越碎越响越好,一方面有着碎碎平安的含义,另一方面则是让逝世的人安心上路。
相反,如果第一次没有摔碎的话,就要重新再摔一次,这种情况就是很忌讳的。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就是逝世的人心怀怨念,或者是心愿未了。
这时候就需要抬棺的人把没有摔碎的瓦盆给踩碎,这样就能让逝世的人安心上路。
如果是家里的男性长辈去世了,就要用左手摔瓦盆,如果是女性长辈去世了,则要用右手去摔瓦盆。
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男左女右。
不仅是对逝者尽孝的象征,更标志着摔盆的人是被逝者认可的主要孝子,而遗产也由摔盆的子嗣来继承。
在古代社会,这一规定与古代的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宗法制度下,其中家族财产与权力的传承主要依赖于男性晚辈,摔盆者作为家族血脉与财富的直接继承者,其地位无可替代。
如果逝者没有子嗣,没有人来为逝者摔盆,这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吉,意味着逝者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与送别,其一生被视为未能善终。
即便时至今日,在部分偏远山区,这种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的家庭观念与子女教育,尤其是对“养儿防老”的过度倚重,导致儿子在家庭中被赋予更高期望与优待,而女儿则可能面临不平等的待遇与忽视。
摔盆习俗中体现的遗产继承观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文化的尊崇与弘扬。子嗣们通过摔盆来表达对逝者的孝心和敬意,同时也获得了继承家族财产的权利,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传承的高度重视。
三、传统习俗的现代思考
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葬礼摔盆习俗作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虽然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可能认为摔盆习俗繁琐或带有封建迷信成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否定。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摔盆习俗实为古代家族传承与孝道观念的一种延续。
它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思念,以及对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家族传承的宝贵精神与孝道的传统美德,仍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珍贵品质。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摔盆习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不舍。
在葬礼上,摔盆的那一刻,人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内心的痛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对生者有重要的意义,也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感受到了亲人的关爱和牵挂。
当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应当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并尊重传统习俗。
对于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封建迷信成分,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摒弃和改革。但对于那些体现人类美好情感和价值观的部分,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发扬。
结语:
在孟婆的神话传说中,摔盆这一仪式,作为一种想象的象征,成为人们寄托思念的载体。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对亲情的记忆,同时还映照出人们对来世重逢的期盼。
在范蠡的历史故事中,则深刻地诠释了摔盆的内在含义。意味着释怀尘世牵绊,超脱于物质束缚,顺应生命自然之轮回,安然接受生老病死的宇宙法则。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一些习俗或许会经历变化,但所承载的对逝者的敬意,牵挂以及对孝道的坚守,将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