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经济网
滹沱河畔,盛会迎宾。10月24日,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盛装开幕,作为本届数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教育数字化与国际化融合发展交流展示活动于当日成功举办。
教育数字化与国际化融合发展交流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主题为“产教融合,科技兴国”,由河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牵头组织,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协办,得到了华通科技、华行供热集团、源泉留学、华一智慧、上海AI瑞宇宙、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博思财信的大力支持。活动邀请到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河北省各大高校领导、中外专家学者、中外企业家及新闻媒体等500余人参会。
活动现场。
活动期间,“河北省数字经济人才”和“数字教育+千行百业”两个联盟和“校园内外就业网”启动,《2024教育数字化成果汇编》和《2024数博会参会企业汇编》两本成果汇总发布,中外院士专家在数字教育和教育数字方面作前沿分享,企业家作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和案例展示。
“自9月25日拿到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组委会正式授权,至10月24日大会召开,我们分会场组委会成员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策划、邀约、场地布置、物料制作等工作,我们为大会设计了‘1个主题、2个成果、3个仪式、4个环节’等丰富内容,主持人也大胆创新,邀请在校学生参与主持,参与到实战实践中来。大会会务工作的80%和物料制作的100%是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云合作’。期待更多宾朋能感受到河北的真诚与热情,这场文化精神盛宴能让大家意犹未尽。”中欧国际教育数字化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河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执行会长、数博会教育数字化与国际化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张晓军在作大会组织、召开情况汇报时说。
数博会教育数字化与国际化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张晓军作大会组织、召开情况汇报。
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英哲、河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贾海明等分别致辞。据介绍,近年来,河北省教育厅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教育场景,一是积极推进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河北省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省份,组织50多万学生参与试点工作。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教育数字化指挥中心和数字环境实验室,成为国家教科网全国十个试点共建省份之一。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省份,河北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总注册用户达967.32万,排名全国第二,访问设备数605.99万、平均访问量27.97亿。二是大力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举办了三期高等教育数字化专题研讨班,实现了全省高校信息化主管校长及信息化主任培训全覆盖。
活动中,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英,古巴科学院终身院士、古巴历史科学院终身院士、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教授,石家庄市一中校长沈建军等分别作主旨报告。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作主旨演讲。
古巴科学院终身院士、古巴历史科学院终身院士、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教授作主旨演讲。
河北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洪梅在会上介绍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人才联盟”情况。据介绍,本次大会上成立的数字经济人才联盟,邀请了省内30家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作为首批会员单位,旨在着力整合省内外数字人才资源,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河北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为构建现代化数字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河北省数字经济人才联盟启动仪式。
在“圆桌对话”中,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开放大学等高校代表围绕“高校说‘数’”主题展开讨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泰华中学、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公司、北京博思财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围绕“校企‘建数’”主题展开讨论。
“圆桌对话”现场。
活动中,华通科技董事长蔡志强作“数字化赋能智慧校园建设”主题分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岩璞作“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分享,AI瑞宇宙创始人粟庆作“AI瑞宇宙——突破教育的时空边界”主题分享。
活动最后,河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分别与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华通科技等5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河北经贸大学原校长纪良纲等为河北经贸大学非遗创新大赛中的获奖老师和同学颁奖。
签署合作协议。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李勇在闭幕致辞中说:“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正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泛在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开放的视野、多元的文化、全球的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融合发展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只有将数字化与国际化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构建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需求相契合的现代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