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需要,本文较长,喜欢历史和古迹的朋友,耐心的看下去,再游岱庙或许别有一番风情了!
登泰山应始于岱庙的,这是众多夜登泰山,豪言“泰山就在脚下”的游客所不知的。
岱庙才是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与故宫、三孔齐名。
岱庙,俗称东岳庙,位于泰山南麓,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庙总面积约96000平米,这与我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如此契合,不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是古人在那时就已经看到了今日中国之昌盛。
岱庙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帝王宫城式,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庙内主体建筑天贶殿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作为登泰山的起点,泰山神的道场,岱庙是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琳琅满目的古建筑和历史遗存中,有着数不清的国之瑰宝和不得不说的传说。
岱庙发展历史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于是开启巡视自己国土的行程,东巡至泰山的时候,认定泰山才是最接近神仙的地方,为了昭告天下,让万民知道,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皇帝之位是受命于天,代表上天统治万民。开启了泰山封禅的千年盛典,而且还要把自己的功绩刻在石碑上。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他继位后第30年,率领18万大军东巡,封禅泰山,并在博县(今泰安)境内建了东岳庙(岱庙前身),同时在岱庙植柏千株。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兖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泰山神像)”。此为岳庙设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也有样学样,巡行天下,到了泰山当然也得祭天,饰神庙展宫悬于庭”。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下诏保护泰山等神造像,称:“五岳四镇,节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庙立祀,以时恭敬。敢有毁坏偷盗岳镇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
唐武德七年(624年),泰山祭神、祭天立了规矩:东岳泰山祭于兖州,年行一祭,以立春举行。
唐朝的开国皇帝和李世民都没有到泰山祭天,但唐高宗带着武则天却来祭天了,现泰山之巅的无字碑传说就是武则天后来所立。武周时期(690-705年),武则天命将岱岳庙(岱庙)由汉址升元观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
唐玄宗李隆基不甘其后,带着数十国的使者和百官也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还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同时拓修泰山庙,于庙中植槐,今岱庙唐槐院古槐,传为唐植。也就是这个时代,各地的东岳庙、泰山行宫多了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宝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赞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渎祠庙。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因为“澶渊之盟”民怨沸腾,这时候就想到了“天降诏书”的骗局,带人到了泰山祭天,并修建天贶殿,现存还有真宗诏翰林学士晁迥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铭》。
天贶殿建成后,岱庙规模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泰山庙会也开始了,起初称为“天贶节”。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东岳庙发生火灾,惟存门墙,堂室荡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军事徐伟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岳庙因遭战火,殿宇尽焚,仅存延禧与诚明堂。
金元时期,因为战乱频繁,岱庙损毁严重,元世祖命掌教宗师诚明真人张志敬分别修复,并于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诏命重修东岳庙,构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又对损毁的东岳庙进行修缮,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以“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诏去泰山神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
其后虽多有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山东参政吕经改泰安东岳庙前草参亭为遥参亭。遥参亭原为岱庙之第一门,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与岱庙分隔。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庙起火,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毁于一旦,其后历时十数年方开工重建。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清康熙七年(1668年),泰安发生了一次大弟子,东岳庙建筑轰然倒塌。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泰安东岳庙又重修竣工,正阳门多了一座石坊,大殿内多了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绘制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
乾隆盛世,乾隆爷多次南巡,前后十次到泰安岱庙,今岱庙的东御座即为其行宫。
清末民初,战火纷繁,岱庙在此遭遇毁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对岱庙修复。
其后成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泰山遗迹点)。
岱庙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登泰山起点遥参亭遥参亭原名草参亭,现存为清朝清乾隆三十五年所建,额上刻字“遥参亭”。遥参亭后即为额“泰山第一行宫”的古建筑群,山门内居中匾额“登泰山起点”,内祀“碧霞元君”。
古人凡有事于泰山,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才会进入庙祭拜泰山神。
泰安八景汉柏凌寒之汉柏院岱庙正阳门内东侧即为汉柏院,门额“炳灵门”,传曾内祀泰山三郎炳灵王。汉柏为汉武帝手植,蔚然已经千年,现存汉柏五株,均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
汉柏均有名字,后人按其形式,分别得名汉柏连理、赤眉斧痕、挂印封侯、岱峦苍柏、苍龙吐虬等。
其中汉柏连理为汉柏之首,乾隆亲自为其画了一幅图并赋诗,其碑刻现立于古柏西侧。
乾隆行宫东御座岱庙被称为泰山第一行宫,那么行宫是什么?又是谁的行宫?网上自媒体的文章或视频甚至和庙混为一谈,其实行宫是皇帝的行宫,也就是说,岱庙和行宫不能混为一谈。
东御座是乾隆来泰山的时候驻跸之地,因而是唯一遗存的古迹,这里算是乾隆、康熙时代的行宫。
东御座岱庙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清代院落,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配殿、大门之间周以环廊相连。正殿内陈列有“泰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及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和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
李斯《泰山秦刻石》东御座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亦即秦始皇东巡的时候李斯篆刻的,这可是国之重宝。
刻石的前半部分叙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要求臣民要遵循法制,后半部分诏书的来由。
宋天贶殿岱庙的主体建筑为天贶殿,内祀东岳大帝,也即泰山神。
“天贶”即天赐的意思。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编造了一个“天降诏书”的骗局,于是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
天贶殿采用我国最高的建筑形式“九五”之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殿内彩色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罕见古代遗存,殿内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雍正皇帝题“岱封赐福”匾。
扶桑石和孤忠柏天贶殿前甬道中央有一块造型别致的石头,名扶桑石,这石头的背后就是孤忠柏。传说武则天怀疑大臣石忠谋反,便将其杀害,石忠冤魂不散,便来到东岳大帝前告武则天灭子之状,从而化为孤柏。据说,游人蒙住双眼绕扶桑石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去摸对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气福气很大的人。
东岳大帝的皇后与碧霞元君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内祀“淑明后”,这就是东岳大帝的皇后。
据说当年建东岳庙的时候,宋真宗考虑得给东岳大帝配上皇后啊,于是就在天贶殿后面寝殿内封了一个“淑明后”。
碧霞元君则是“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她与东岳大帝没有关系,至于有些人说她和东岳大帝是夫妻,纯粹是无稽之谈。
铜亭铁塔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重檐九脊歇山顶,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
铁塔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铸造。原址位于天书观,抗日战争时期天书观被毁,铁塔也遭破坏。塔身原为八角十三级,分层铸造,而后套合。现仅存底部四层。
唐槐院唐槐院与汉柏院相对,位于岱庙西路,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古唐槐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西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
岱庙如今也是泰安市博物馆,作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是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其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有故事,岱庙拜谒泰山神,也是登泰山必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