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圈又双叒叕整活啦!“话题制造机”疯狂内卷,是流量密码还是玩火自焚?

楠枫呀 2025-04-16 16:35:18

最近的热播综艺可太能整事儿了,简直成了 “话题制造机”。《乘风 2025》这边 “姐学” 不断更新,《小小的勇气》那边引发 “大大的争议”,《无限超越班第三季》更是刚开播就直接 “开撕”。这一系列抓马事件和黑红嘉宾的涌现,好家伙,快有去年 “花学” 复兴、“麦学” 崛起那热闹阵仗了。

这几年,好多综艺靠着个别片段或者嘉宾格外出圈,长期霸占热搜。甚至出现争议话题的热度把节目本身内容都给盖过去的情况,表演类综艺陷入 “黑红” 怪圈就是典型例子。那咱就不禁要问了,这类 “话题综艺” 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以 “黑红” 为主的传播效果是节目组故意搞的吗?它们这么风靡又给行业带来啥影响呢?接下来,咱就一起唠唠。

一、“话题综艺” 是怎样炼成的

一档综艺好不好看,主要靠节目形式和嘉宾表现。那制造 “话题综艺” 自然也得从这两方面下手。

从节目形式来说,有些类型的综艺天生就容易变成 “话题综艺”。像《花儿与少年》《再见爱人》《乘风破浪的姐姐》《五十公里桃花坞》这些,分别以旅行、情感、竞演、社交观察为主题的群像综艺 IP。综艺导演 Max 就解释啦,“嘉宾们长时间待在镜头下,还要完成各种挑战,这就能比较真实地展现他们的性格和能力。他们之间产生的反差和碰撞,那可都是节目组想要的话题点。”

在具体策划上,有些特殊环节简直就是热搜话题的 “生产车间”。就说历届 “浪姐” 那些抓马时刻,大多都出现在排练和选人环节,第六季的《乘风 2025》也没逃过这 “真香定律”。

一公排练的时候,前有陈德容拖延进度还发脾气,后有房琪被质疑背刺和爱告状。这场景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遇到奇葩队友,太能让网友感同身受了。二公选人,房琪拒绝叶童邀请,直接被批低情商。她解释说是 “担心对方精力”,结果叶童当场直接反驳。面对这种 “社交修罗场”,网友们也开始琢磨 “到底咋回绝才算是高情商”。Max 就提到,“从‘花学’、‘桃花坞尴尬九分钟’到‘杨学’、‘麦学’等出圈就能看出来,现在网友可喜欢探讨那种气氛微妙的社交场面,还有人设特别极致的嘉宾。这种趋势也在影响着综艺创作和营销的方向呢。”不过,要是策划本身就有问题,那节目组可就得自己面对非议了。《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学员面试环节,王星的考题是演绎被绑架后给亲人打电话的场景,节目组这操作就被质疑是刻意揭人伤疤。《小小的勇气》宣传的时候说是人文纪实类节目,要去探访大山深处的鲜活故事,结果播出后大家都聚焦在赵露思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发言上,这可给节目和嘉宾双方都招来不少负面评价。

再从嘉宾表现来看,能让话题破圈的嘉宾,可不都得走 “黑红” 路线。周一围和孟子义就是正面例子。周一围在夫妻综艺《爱的修学旅行》里成功塑造出 “负责爱妻的好男人” 形象,孟子义在《五十公里桃花坞》里靠着一以贯之的 “笨蛋美女” 形象,把加戏的争议都给弱化了。在某后期公司就职的凌霄就说,“能通过综艺成功‘洗白’的嘉宾,那肯定是特别有个人魅力的。光靠表演,很难在镜头前赢得这么多好感。”对综艺节目来说,这种靠正面话题火出圈的嘉宾,那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可以说,绝大多数嘉宾成为话题中心的时候,舆论风向都是偏向负面的。一方面,为了话题度,综艺节目有时候会主动邀请 “争议型嘉宾”。凌霄就表示,“咖位大的艺人请不起,有的演员怕人设崩塌也不愿意上综艺,那些自带争议的艺人自然就成了‘性价比’之选。” 另一方面,很多嘉宾是节目播出后才引发争议,这也是节目组始料未及的。像《花儿与少年第六季》的周雨彤,她之前一直维持着演技和性格都不错的女演员形象,谁能想到参加个旅综,口碑就遭遇滑铁卢了呢。

至于生成 “话题综艺” 的最后一环,就是现在这 “赛博审判” 成风,大家都习惯碎片化追综的互联网环境。从《如懿传》到《向往的生活》,因为社会情绪变化,好多播出多年的影视综都被网友翻出来吐槽。在这 “赛博审判” 盛行的大环境下,最新播出的影视综肯定也逃不过,这也是为啥这几年 “话题综艺” 越来越多。再加上网友平时接收的都是二创剪辑的切片视频、吐槽博主的逐帧解读这些碎片化信息,就算不追综艺,光看这些乐子,也能助力 “话题综艺” 诞生。

二、“黑红” 真不是节目组本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话题综艺” 大多都有争议,但 “黑红” 真不一定是节目组的本意。凌霄就说了,“综艺节目肯定得有正向立意,不然根本没法播出。”

具体到制作上,节目 “博流量” 的尺度,通常和播出平台、制作团队的属性有关。Max 拿嘉宾邀请举例,“像央视的节目,对嘉宾风评要求可严格了。其他电视台和长视频平台总体也挺谨慎的,不过保不齐有些团队就专门靠这个赚钱。”

比如说,有的节目组会让嘉宾主动制造争议。凌霄提到,“要是嘉宾觉得行,就会配合。但要是他们不同意,导演也没办法。” 当然,也有嘉宾自己决定走 “黑红” 路线的。“虽说导演组不一定提前知道,但这送上门的流量,谁不要谁傻呀。” 不过,也不排除嘉宾被迫配合的情况。赵樱子在《无限超越班》从自称 “迪幂孟扎” 开始就争议不断,她最近直播的时候说造梗是节目组要求,可节目组那边没回应。

她这话是真是假咱不知道,但 Max 透露,“有时候咖位小的艺人确实没太多选择空间。要是不能给节目组提供话题,那可能就得接受被放弃的结果。” 其实,综艺节目组和嘉宾大多都是合作伙伴,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不管哪方陷入负面舆论,都可能落得个 “双输” 的下场。

Max 就说,他所在的团队就会主动保护嘉宾。“就算是素人综艺,要是嘉宾有些行为不太注意,可能会招骂,组里的编剧还会提醒他们。” 凌霄也表示,“录制的时候,艺人嘉宾要是觉得自己说的话有问题,肯定会第一时间告诉导演组这个不能播。要是没说,那就默认可以播出。” 网上老传综艺会恶意剪辑,虽说不排除有这种情况,但肯定不多。要是播出后有负面反馈,嘉宾方也会主动找导演组商量办法。Max 说,“双方都签了保密协议,嘉宾不可能绕过节目组自己处理,正常情况下肯定得互相信任。”

就像《再见爱人第四季》的 “麦学” 火了之后,麦琳承受了很大舆论压力。网友都好奇她这种别扭敏感的性格是咋养成的,结果到最后一期节目才稍微交代了一下,她透露自己是被父母收养的。

这可让不少网友觉得被节目组耍了,有的觉得这是强行用原生家庭问题给麦琳洗白,还有的觉得要是早点放出这信息,麦琳能少挨不少骂。凌霄分析,“从整个节目构思来看,要是提前把这信息放出来,不在最后一期,那冲击力可能就没这么强了。”Max 也觉得,负面舆论正厉害的时候,放出这种信息,说不定还会火上浇油。但节目组也不能光为了节目效果,就放任舆论发酵,还是得主动做点啥。

三、“话题” 出圈,到底赚了还是赔了?

争议话题现在都成综艺市场突围的大杀器了,但这热闹到底是行业低谷期的救命稻草,还是消耗内容生命力的 “虚假繁荣” 呢?

对单个节目来说,话题热度确实有可能转化为正片播放量。《乘风 2025》刚开播的时候,李晟靠着 “00 后的小燕子” 这个噱头,成了高人气选手。后来又有陈德容、房琪等争议选手吸引眼球。从最初公布嘉宾名单被吐槽越来越 “水”,到现在正片站内播放量不输前几季,各种正负面话题的引流效果那是相当明显。

不过,“话题综艺” 也会出现讨论度和播放指数 “倒挂” 的情况。根据 Vlinkage 的数据统计,《花儿与少年第六季》《再见爱人第四季》话题讨论度那叫一个高,说是去年最热门的两档综艺都不为过。但它们的网播指数在年度综艺榜单里,也就分别排在第 27 和 28 名。Max 就认为,“当争议话题完全盖过节目本身内容,不仅吸引不了网友看正片,说不定还会把原本追综的观众给吓跑,这就是‘黑红’路线的弊端。”

你看《乘风 2025》的公演舞台再用心,现在大家也觉得不如选人那几分钟精彩;《小小的勇气》本来是做公益的节目,结果社交媒体上全在讨论赵露思的发言;《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可能也会延续系列 IP 的传统,大家根本不在意表演内容,就盯着嘉宾又出啥幺蛾子。“要是受众关注的内容和节目立意完全不一样,那这综艺可怎么也算不上成功。”

“黑红” 看着好像也是红,但综艺业内对这事儿认可度可不高。凌霄说,“只会炒作‘黑红’话题的团队,口碑一般都不咋地,创新能力也不行。业内合作的时候都会多留个心眼。有些节目‘黑红’到被管制了,幕后团队也得跟着担责。” 能把正面话题做出花样来,那才更能体现综艺人的本事。他还透露,“《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就是因为嘉宾间氛围好得出圈,节目制作方也因此拿到了更多项目资源。”

大家都知道,综艺行业现在正处在瓶颈期。就像凌霄说的,“前些年行业太卷了,各种类型的综艺都有。现在要在节目形式上创新,太难了。所以部分制作方追求流量也能理解,不过观众可就越来越审美疲劳了。”Max 也觉得综艺市场现在挺惨淡的,他觉得现阶段 “活着最重要”。凌霄也表示,“对行业来说,能拉到赞助的就是好综艺了。” 这综艺圈的 “话题大战” 到底走向何方,咱就拭目以待吧!

0 阅读:2
楠枫呀

楠枫呀

娱乐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