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今天带你们穿越到济南长清区,解锁9个藏在时光里的非遗美食密码!
【长清绿茶】

典故:1600年前灵岩寺高僧降魔师法显自印度携茶种归来,在泰山北麓培育出"江北第一茶"。北宋苏轼任济南知州时,曾在《论茶法》中盛赞长清茶"色如琥珀,香若兰荪"。
产地:万德街道灵岩寺周边
推荐:采用"一芽一叶"手工采摘,经八道工序制成。茶汤黄绿明亮,入口板栗香混着小米汤的醇厚,连泡七次仍有余韵。
【长清木鱼石】

典故:5.5亿年前寒武纪海底沉积形成的"会呼吸的石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驾东巡时,长清知县献木鱼石茶具,皇帝亲题"清幽"二字。故宫博物院现存同款茶海。
产地:张夏街道曼寿山
推荐:天然弱碱性矿化水质,经非遗传承人手工雕刻的茶具,泡绿茶能保持汤色嫩绿,泡红茶则愈发醇厚。
【孟姜酥盐煎饼卷】

典故:公元前549年齐庄公筑长城时,孟姜女为夫君范喜良送干粮,将麦面加盐烙成薄饼。2018年在孝里镇战国墓出土的陶灶中,发现类似煎饼残留物。
产地:孝里镇长城村
推荐:沿用"三翻四烙"古法,每张饼仅重15克却能卷起整根章丘大葱。冷吃酥脆,热食柔韧,是《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取景地。
【双泉豆腐皮】

典故:明崇祯年间,双泉镇王姓村民发现用珍珠泉水点卤的豆腐皮可揭出18层。清光绪《长清县志》记载"双泉皮张,薄如蝉翼,韧可悬灯"。
产地:双泉镇杜庄村
推荐:需凌晨3点用石磨现磨黄豆,经"泼浆-揭皮-晾晒"7小时完成。凉拌时滴两滴陈沟湾香油,豆香直冲天灵盖!
【陈沟湾小磨香油】

典故:清光绪年间,陈姓村民在运河漕运中习得"水代法",通过观察油花形状判断火候。2016年在陈沟湾遗址出土的宋代石磨,与现存工艺如出一辙。
产地:归德街道陈沟湾村
推荐:采用"夏晒三伏,冬藏三九"的窖藏法,芝麻香中带着淡淡果香。拌凉菜时沿碗边淋一圈,香气瞬间激活味蕾。
【崮山馍馍】

典故:清乾隆年间,崮云湖船工用剩面贴在铁锅边烤制,意外成就"石头馍"。1937年济南战役时,当地百姓曾用此物支援前线。
产地:崮云湖街道坡庄村
推荐:柴火灶用枣木烤制,外皮形成自然焦糖层。掰开会看到均匀气孔,麦香中带着柴火的气息,配莱芜香肠吃超绝!
【翟庄"瘸把烧鸡"】

典故:1896年李长林在泰安城偶遇老乞丐传授秘方,其子李寿刚因腿疾得名"瘸把"。1941年日军扫荡时,李寿刚宁死不透露老汤配方。
产地:归德街道翟庄村
推荐:采用200天散养笨鸡,经"八香十二味"老汤卤制6小时。鸡皮呈琥珀色,肉质酥烂脱骨,连鸡骨头都浸透着香气。
【孝里米粉】

典故:1823年涝洼村村民王福顺将受潮谷子浸泡后磨浆,首创"酸浆发酵法"。2019年在孝里遗址出土的唐代陶碗中,发现类似米粉残留物。
产地:孝里镇岚峪村
推荐:纯米制作无添加,经石磨冷磨、竹床晾晒等12道工序。煮30分钟不糊汤,配羊血豆腐汤,酸辣开胃超治愈!
【张夏玉杏】

典故: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封禅泰山时,当地进献黄杏,皇帝见其色如羊脂赐名"玉杏"。现存百年老树仍能年产500斤。
产地:张夏街道黄家峪
推荐:5月中下旬成熟,单果重150克以上。果肉黄亮似蜜,咬破瞬间酸甜爆汁,核小肉厚可徒手剥离。